4.槐乡的孩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57389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槐乡的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槐乡的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槐乡的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槐乡的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槐乡的孩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 的孩子们纯朴勤俭、 吃苦耐劳的品质; 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 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 他们的童年生活也所以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 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一定能感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槐乡孩子采槐米时欢快心情,懂得 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从而树立热爱劳动的观点。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技能句子。(二)过程方法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

2、爱劳动的 观点。(三)情感价值态度观 培养独立阅读水平,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 培养自读水平, 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难点: 学会阅读 。教学策略:在自由阅读中理解课文。教学资源准备:专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 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这里有一群孩 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用于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二

3、、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5 分钟)(一)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 句子反复多读几遍。(二)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 相协助纠正。(三)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 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师: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四)讨论:1. 为什么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回答略。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 喜欢、敬佩之情。2.

4、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是怎样的?回答略。(五)八月份天气很热,谁能找出描写热的句子?为什么这样写?回答略。(六)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 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 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1. 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 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2. 男孩削槐米很努力, 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 读读描

5、写女孩的句子, 说说各自的发现3. 采摘槐米是辛苦的,不过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七)还能够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1.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2. 引读:是啊,即使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一一【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边读课文边思考的习惯。】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3分钟)(一)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二)引导小结:快乐不但仅来自于

6、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 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设计意图:积累句子。】五、快乐阅读(10分钟)【设计意图:拓展认知面,增强巩固课文学习,扩展阅读面】六、快乐写作(10分钟)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 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请大家想想并写写你在家协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 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体会槐乡孩子们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勤劳懂事槐乡的孩子 可爱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教学反思: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 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