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57284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小学体育教学规范30条(毛修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规范要求30条(毛修改稿)090214小学体育教学规范要求是教师应遵循的教学行为规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安全体育教学的必要保障。一、教学准备的要求第1条 熟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方案等教学指导文件,明确本水平各个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到达点,以运动能力提高和身体锻炼为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并努力实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达成。第2条 开学2周前要制定好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各个计划中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数量、进度安排、考核内容与方法、评价视点与标准。第3条 上课1周前完成教案设计。教案应包括:课

2、次、课时教学内容、课时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练习次数、教学方法手段、队伍组织与场地、学习氛围、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器材、课后反思等)。第4条 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教学目标要有重点,要密切联系教材和教学情景,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表述要行为化。二、课堂教学的要求第5条 课前,按课时计划要求完成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进行安全检查,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防止相互干扰。提倡让学生搬运器材并建立轮流值日制度。第6条 上课铃响前,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教师的服装要整洁,仪表要端庄、精神要饱满。第7条 上课铃响后,体

3、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教师跑步进入讲解位置,师生问好,教师做出勤记录;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明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整队要求快、静、齐。第8条 对因病、伤或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教师应安排见习任务或适当的教学辅助工作。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第9条 课堂常规完成后,教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其中包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本节课要到达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第10条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既要有一般的热身性练习,又要有专门的适应性练习,准备活动要符合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简便性

4、的要求。第11条 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部分时间是进行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20左右;基本部分时间是教材学习和身体锻炼时间,约占总时间的70左右;结束时间是进行放松练习和总结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0左右。课的各部分要环环相扣、连贯流畅。第12条 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全课练习密度要达到25%40%,主教材练习密度要达到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120次/分145次/分左右。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合理的量和节奏。第13条 课中要处理好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的关系,处理好集

5、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关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形式,使体育教学更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必要时要安排学生干部或者体育骨干协助进行自主性强的活动和练习。第14条 课中教师的语言要文明,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讲解要正确、清晰和精炼;在教学中要时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激励和提醒,实施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教学中的表扬要适度和适时,批评要中肯服人;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体育口令,口令要规范和洪亮,第15条 学习新技术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做示范,示范要正确和美观。示范时教师的站位和学生的队列要有利于学生观察。第16条 教学的场地布置要安全、合理、美观。课堂教学组织和队伍调动要简洁和高效,场地布置和教

6、学管理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要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安全和有序。第17条 要根据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运用游戏、情景、唱游、故事等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倡进行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匹配。第18条 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并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教育情景,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文明行为、集体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第19条 要整理体育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将有用的身体知识、锻炼知识、保健知识、安全知识、体育文化知识等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提高教学效益。第20条 要仔细检点教

7、材中的危险因素,并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预想安全对策,备好安全保护方法,并教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的互相安全保护,课中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要注意安全,杜绝危险行为出现。第21条 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主要乐趣要素所在(如篮球的投篮、足球中的射门、隔网运动中的网上多次往返、体操类运动的非正常体位感、舞蹈类运动中的音乐律动美感等),在教学中要围绕乐趣特点来展开,帮助学生体验各项运动的独特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第22条 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第23条 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内容有:对本次

8、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必要时,询问学生对本次课的感受,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示下次课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性和锻炼性的课外作业。第24条 体育课结束前,师生要进行礼节性的道别。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齐清点器材,并收回器材室放好。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要求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三、教学评价的要求 第25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测试项目选择要按照全面性原则,将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搭配,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体能评价应尽量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第26条

9、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测试,测试项目根据学年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确定,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第27条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态度与情意评价,评价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进步情况为主。具体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出勤;学生服从集体的行为;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学生的开朗和自信;学生体育知识运用等。第28条 体能、 知识、技能的测试和评价应以教师评价和绝对评价为主,但应注意加强对相对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加强学生对体育评价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相结合。第29条 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其中体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知识与技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态度和情意评价分值不高于总分的20。 四、教学总结的要求第30条 教师要通过教材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研组必须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和互相看课等活动来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教师要注意随时发现体育教学的各种问题,经常向学生征求意见,每次课后有小结和反思,每学期要有书面教学总结,每个教师必须订阅一本有关体育教学的期刊,每年要撰写一篇有关教学研究论文,每两年要参加一次有关体育教学的研讨和观摩活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