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57216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每一个抗战老兵都体面回家核心提示:从媒体人到只身投入专门救助老兵的公益活动,年来陕西人孙春龙逢人必讲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他说自己希望有更多的国人知道并关注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些曾经为了保卫国家而如今流落异域的老人。孙春龙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个人每人捐助元钱来关注和帮助这些老人,其意义远远胜过一个人捐元。入缅寻访中国远征军的陕西人孙春龙(右)和流落在缅甸的抗战老兵清明节前 ,陕西人孙春龙第十一次前往缅甸。 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 16 名来自全国的志愿者。志愿者的聚集源于孙春龙三月中旬的一条微博。 微博里 , 作为 老兵回家 活动的发起人 ,孙春龙呼吁网友能给他所主导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募捐7.

2、48 万元 ,用于此次赴缅甸、给部分健在老兵及其遗孀发 红包 。出乎孙春龙的预料,呼吁引发众网友积极响应 ,截至 4 月 1 日 ,募捐到账款项超过18 万元。同募捐一起受到关注的还有许多网友的愿望,大家均要求自费前往缅探访慰问健在老兵,为当年牺牲在异域的中国军人扫墓。最终,包括一名高二学生在内的16 名志愿者成行。3 月27 日下午,17人从昆明搭乘东航MU2031次航班直飞缅甸仰光。 37 岁的孙春龙给这次行程取名 重返缅甸战场 。当然 ,这次重返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慰问寻访、缅怀祭奠 。孙春龙对随队采访的本报记者说。金三角 偶遇,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年月,作为中央媒体记者的孙春龙第一次赴缅甸

3、采访,目的地位于缅甸北部一个地方武装占领的区域,选题和“罂粟”有关。年出生于陕西铜川的孙春龙曾经做过文学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并很快成为了国内很知名的调查记者。缅甸的月炎热异常,晚饭后的孙春龙到酒店的院子里散步,同时欣赏异国风情。当他经过一棵大树下时,躺椅上那位刚才还在闭目养神的老年男子突然用汉语向孙春龙主动打招呼,并称他为“孙先生” 。他乡遇同胞,正孤单无聊的孙春龙很乐意地和老人拉起了家常。 而让他有点意外的是, 这位穿着裙子 (当地称拢基)的老年男子不仅知道他的名字,竟然还知道他是来自中国的记者。职业的敏锐让孙春龙一下子产生了探个究竟的想法,于是就拿起保安递过来的板凳和老

4、者聊了起来。话题自然是从双方交换祖籍、 姓氏开始, 然后谈到了 “金三角” 和毒品。谈起“金三角” ,双方就不免扯到了当年国民政府军队从大陆败退到中缅边境的话题。孙春龙清楚地记得,就在他进一步追问老人是否是当年的国军时,突然间,刚才还谈笑风生的老人猛地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他用手指着孙春龙的鼻子,异常愤怒地质问道:你说,你们说我们不抗日,说我们是卖国贼,那么你说,在国殇墓园里,我们的那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老人措手不及的愤怒让孙春龙一时间有点无所适从。他努力回忆自己从小所接收的历史教育,但努力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国殇墓园”的半点信息。这次谈话最后在双方的沉默中结束。临别,老人送给了他一句话:记者即记

5、录着,作为一名记录者,一定要尊重和客观地反应历史。那次偶遇和谈话可谓给孙春龙的一生产生了影响。从缅甸回到北京,孙春龙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关于二战时国民政府军队入缅作战的资料。在王府井附近的一家书店里,他看到了刚上市不久的国殇 。国殇的作者张洪涛在后记中说,他之所以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国人,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你国民党抗战的史实知之不多。 ”孙春龙说,当看到这段文字时,正好岁的自己顿感羞愧无比。从国殇等相关资料中,孙春龙第一次知道了国殇墓园的确切位置在今天的云南腾冲,那是中缅边境上一个风光异常秀美的地方。放下手中的书,孙春龙说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他告诫自己说,一定要到腾冲去看看。两年后年,孙春

6、龙终于找到了途径腾冲的采访机会。他在随后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国殇墓园:大门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气派和肃穆。但是,当我顺着松柏掩映的石板路拾级而上,绕过忠烈祠,抵达墓地的时候,那种久违的震撼和激动还是如排山倒海般袭来。整个山坡上,竖满了密密麻麻的墓碑,清澈的阳光透过高耸的松树,落在小小的墓碑之上。青苔遍布的墓碑按建制整齐地排列着,碑文简单到只有军衔和姓名。关于这块墓地和有关的战争,孙春龙随后在相关资料上找到了记载: 1944 年 5 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 6 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占滇西战略要塞腾冲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腾冲攻城战役历时42 天,第二十集团军,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

7、结束了这场被日军称之的玉碎之战。“没有一片树叶没有两个以上的弹孔,没有一所房子可以遮风挡雨。 ”这是资料上关于战斗惨烈的描述。墓园落成于 1945 年 7 月 7 日。但“文革”中被毁, 1984 年墓园重修时,当年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的牌匾,已是当地粮食局职工田复明家的床板。这次腾冲之行,孙春龙最大的收获是他知道了这支队伍当年的统一番号叫“中国远征军”,除滇西外,其还出征缅甸。缅甸还有“中国远征军”的幸存者吗?他们如今生活的怎么样?孙春龙说当他突然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了那个大树下躺椅上穿拢基的老年男子。往返缅甸,寻访流落异域的英雄在经过了一番充分的准备后,年月孙春龙再次

8、来到云南腾冲采访。他这次的选题核心为刚刚开通的腾密公路。腾密公路是二战时著名运输线路“史迪威公路”的一部分,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中国腾冲和缅甸密支那,距离约公里,由云南省腾冲县出资修建。孙春龙寻访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从密支那开始。有一天,他去当地街头的一个杂货店门口打公用电话,电话是打给当地一位华侨的,问他可否有认识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一旁的杂货店老板、 华侨董先生于是上前主动和他搭话,称自己认识好几个老兵,并表示愿意带他前往。约半个小时后,孙春龙见到了他在缅甸找到的第一位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年过去了,孙春龙至今还记得当听明白他的来意后,在当地靠卖柴火为生的李锡全满脸难以掩饰的激动。出生于年的李

9、锡全是湖南桃源县人,年和两个兄长一起开始从军,年部队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军,并开始在中缅边境一带与日军迂回作战。后来由于右腿负伤,李锡全留在了密支那开始摆地摊。藏匿密支那期间,改名李云的李锡全和当地傣族姑娘结婚生子。李锡全还告诉孙春龙说,战争期间自己的两个兄长也没了踪影,自己后来也多次尝试着和老家联系,但由于湖南一度被日军占领,所以多次去信都没有回音。截至孙春龙上门寻访,老人已经年和家人没有联系了。那你想回家吗?孙春龙问李锡全。后者摇了摇头淡然地说不想。看到孙春龙很诧异,李锡全有点自嘲地解释道,回家要两三百万(缅币,万缅币当时约折合人民币元)呢,我也老了,回不得了。孙春龙又问李锡全,那你不想家吗

10、?李锡全拿出一本已经纸张泛黄、页码散落的中国地图册,一页一页地翻到湖南哪一页,然后指着桃源县对孙春龙说,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看。通过李锡全,孙春龙随后又见到了祖籍四川三台县远征军老兵杨子臣。杨子臣岁去部长当兵,先是到印度接受训练,随后入缅抗日。抗战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要被调往东北,杨和十多名战友当了逃兵。 “我们当时参军时为了打鬼子,要打内战我们没有这个责任。 ”杨子臣对孙春龙说。杨子臣流落在密支那后开始做一些小生意,属于老兵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孙春龙找到他时,他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在密支那,为自己牺牲的战友们修建一座纪念碑。在缅甸曼德勒,经当地华侨帮助,孙春龙找到了一位叫张富鳞的山东济南籍老

11、兵。谈到老家,已多年和家人失去联系的张富鳞告诉孙春龙说,这些年来他对家乡的记忆是一种叫作甜沫的食品。 “ 70 多年没吃过了,从当年离开家后就没吃过了,真想啊,那滋味”说着还咂了咂嘴。看到老人可爱的样子,孙春龙对老人说,等我回了国后我会帮你找到家,然后接你回家探亲。没想到老人一脸不屑地说,几乎每一个采访他的记者都给他说过同样的话,但最后没有一个人去帮过他。那一刻,孙春龙觉得异常羞愧。居住在曼德勒的另一位来自四川的远征军老兵韩天海告诉孙春龙说,由于他曾被日军俘虏过,所以部队以为他已经阵亡,后来还在国殇墓园里为他立了墓碑。20世纪 50年代,韩天海曾到腾冲做一些小的边贸生意,他的战友告诉了他这一消

12、息后,他还专程去国殇墓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墓碑。“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一个活着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墓碑时,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情呢?”在仰光的飞机上,孙春龙安静地给记者叙述道。找到岁的广东老兵杨建达时,老人告诉孙春龙说,这些年每每他想家的时候,他就唱一首叫松花江上的老歌。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唱,有时候则是教给孩子唱。从年到年底,在当地华侨和老兵民间组织的帮助下,孙春龙一共找到了 0 多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爱心接力,让每一个老兵体面回家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回国后的孙春龙开始利用网络帮助老兵寻找在国内的家人。当时他的主要阵地是博客和QQ 群。根据李锡全老人提供的地址,热心的湖南网友很快联系到了李

13、锡全的侄子。孙春龙通过国际长途将这一消息及时转达给了远在缅甸的李锡全,电话里的李锡全放声大哭。孙春龙安慰了对方好久,很郑重地告诉他说,你等着啊,我会想办法来接你回家。就在这时候, “ 5 12”地震发生了,孙春龙因工作又赶赴四川灾区采访。年月日晚,他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安置点接到了李锡全的电话,对方用急切而颤抖的声音问他,孙先生,祖国发生地震了,我还能回得了家吗?孙春龙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定要接你回家,一定!月的缅甸开始进入绵绵雨季。孙春龙担心已年近的李锡全捱不过不过这个季节,于是开始紧急筹备接李锡全回家的事情。经过估算,加上陪同人员等费用,李锡全这次回家需要约万元人民币。为了早点筹到这笔费用,孙春龙开始发动自己的所有关系,希望有企业或爱心人士能给予帮助。但让他尴尬的是,当许多人听说李锡全是国民政府的老兵时,原本的意愿都临时改变了。万般无奈之下,孙春龙在博客及一些论坛上贴出了跪求湖南热心人士关注流落缅甸老兵的帖子。最终,在当地媒体的呼吁下,湖南有企业表示愿意承担李锡全回家的所有费用。年月初,就在孙春龙再赴密支那为李锡全回家一事周旋时,同样流落在密支那的老兵李广钿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