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56937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导论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科学。2. 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 境问题的生态途径。3.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 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4.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 响的环境要素。5.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 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6. 生态幅: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

2、小即生态幅。7.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由于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不 但本身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同时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因子的发挥。8.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对于具体的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 下限(又称阈值), 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 , 其中 包括最适区, 适宜区和高低死亡限(见耐受曲线) 。9. 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 现象10.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 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

3、形态和生理特性 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11.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 并经自然选择或人为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 生活型。12 种群V: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13.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 V : 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又称最大出生率; 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生殖次数、 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 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14. 自然增长率V:又称为实际增长率,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得到。1

4、5内禀增长率V: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 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环境条 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16. 环境容纳量V:环境容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但也随环境条件而变 化)17. 生态入侵V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 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生态学上的 意义 )18. 生态对策V: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生活史,人们可以把它想象为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生存的对策,或者说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

5、活史 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19. r-选择J: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 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 的竞争能力。20. K-选择V :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密度相关的 因素,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 外的其他各种活动。21他感作用V: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 质(生物学碱、萜类、黄酮类、非蛋白质有毒氨基酸,以及各种甙类、芳香族化合物 等),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又称为化学他感作用)。22.生态位(

6、包括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V: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 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3竞争排斥原理V: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 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24. 协同进化V:是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 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包括竞争物种间、捕食猎 物间、互物共生间、寄生间等。25. 集合种群: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 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26生物群落V:是特定空间或生境条件下,若干生物种群有

7、规律的组合,这些生物种 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7生物多样性V :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28. 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带) V :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 过渡带,是 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 空间、时间及强度决定的。29. 边缘效应V :是指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30. 群落(生态)演替V :就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生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 过程。31生态系统V: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和能量

8、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32. 食物链V: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 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物链。33. 食物网V: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往往是交叉链索, 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此即食物网。34. 营养级V: 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种的总和。35生态金字塔V: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 用生物量、能量和数字单位,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36. 生态学效率V: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

9、养 级之内的比值关系。37. 关键种V: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居的地位不同一些稀、特有、宠大的对其他物种 具有不比比例影响的物种 ,它们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如果它们的消失或削弱,整个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 就称为关键种。38 冗余种: 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些种就称为冗余种。39反馈(正、负)V: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它成分出 现一系统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 称为反馈。正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

10、化所引起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 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结果常常使生态 系统远离平衡态或稳态。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负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 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是较常见一种。40初级生产力(量)V: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同 时,将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由于这种生产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 基础阶段,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所固定或 所制造的有机质量或能量称为初级生产量(g/m2 a)。41生物量:是指在某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积存

11、的有机质的量(g/m2、J/m2)。4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V:矿物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在大气圈、水 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大、小)。43生物放大作用: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 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44. 退化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生 态系统。45. 脆弱生态系统:是指自身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抵抗能力低的生态系统。46. 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是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 状态。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

12、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与方法、生态 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工业社会,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工业社会,工业污染;“刀耕火种”,生态环 境问题,开始出现。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人为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受损成程度及其危害性的判 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生态环 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现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项措 施。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

13、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 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环境生态学仍然以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不同等级层次)作为研究的对象。 生态学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和 景观生态学、生物圈和全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生态系统受损 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 ; 解决环境问 题的生态对策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间得到协调发展,这是环境生 态学的根本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

14、复和 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是环境生态学的核心内容。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性;非等价性(主导性) ;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被性;限定性5、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方式的适应,其机理是什么? 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营养适应;组合适应 机理: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驯化)和内稳态机制6、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是食物链的起点; 紫外线具有杀伤和致癌作用; 地表热量基本本上是由红外线产生 的;是重要的能量环境之一。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在不同的植物种中,植物光合能力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是有差 异的;陆生植物 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

15、耐阴性植 物。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光照强度使动物在视觉器官的形态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 化;动物的活动行为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 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动物活动7、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形态上的适应: 植物:密毛、鳞片滤光;体色反光;叶缘向上或暂时折叠,减少辐射伤害;干和茎具 厚的木栓层,绝热;动物:体形变小,外露部分增大;腿长将体抬离地面;背部具厚的脂肪隔热层。 生理上的适应: 植物: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浓度,减缓代谢率;蒸腾作用旺盛,降低体温; 反射红外光。动物:放宽恒温范围;贮存热量,减少内外温差。 行为上的适应:植物: 关闭气孔 动物:休眠,穴居

16、,昼伏夜出等。8、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如何适应?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 水是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水为生物创造 稳定的温度环境;生物起源于水环境。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叶片薄而长, 以增加光合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形态适应:发达的根系;叶面小;单子叶植物中一些具扇 状的运动细胞,可使叶面卷曲具发达的贮水组织;生理适应:水分运输的动力;原生 质的渗透浓度高。水生动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等渗;高渗;低渗 陆生动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失水的主要途径:皮肤蒸发;呼吸失水;排泄失水 保水机制: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面蒸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 利用代谢水9、种群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