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56795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一、项目名称: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二、我校教学信息化现状长期以来,红河学院一直把教学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8年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校园网,同年,依托校园网的建设,学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2006年开始实施校园网络改扩建工程,2007年新一代万兆级校园网正式开通使用

2、,全面拉开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序幕。2008年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目前我校正着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层面相关教学资源现已着手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的延伸以及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建设对我校尤为急迫重要。三、建设目标该项目围绕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两个层面开展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基础平台建设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我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

3、,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拟采用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构建用于支撑我校语言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平台;拟采用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及解决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四、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的必要性1.1参考指标表1: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等级ABCD3应用状况OA系统的应用U31教务管理系统U32科研管理系统U33数字化校园系统U344信息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U41多媒体软件及课件U42教学管理系统建设U43电子图书U44

4、http和ftp资源U45表2: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内涵和评估参考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评估标准AC应用状况U3OA系统U31办公系统。有基于网络和有关数据库的完善的综合办公系统,核心工作流程全部上网。有基于网络和有关数据库的综合办公系统,部分工作流程网上完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U32选课、排课、成绩录入、查询等系统完全实现网上排课、选课、成绩录入、查询等功能。部分实现网卡排课、选课、成绩录入、查询等功能。其它管理信息系统U33校园一卡通等校园一卡能功能完全满足需求。校园一卡能功能基本满足需求。信息资源U4基本信息数据库U41校内公用和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已全部完成校内全部公用信

5、息及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数据库建设。完成大部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建成部分数据库。多媒体软件及课件U42多媒体课件及软件制作的数量、质量及应用效果(提供材料)有30%以上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必修课程中有80%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每门课程至少有80%的内容制成课件。这些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效果良好。有1020%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软件,必修课程中有5060%制成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每门课程至少有50%制成课件。这些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效果良好。1.2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其建设水平已成为高校整体办学水平

6、、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学校教学信息化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要求。学校的教学信息化相关应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业务流、信息流不通畅问题,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用于支撑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等问题。依据以上指标和红河学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为了更好的支撑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推进学校全面发展。学校有必要引进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以解决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可行性:2010年2月以来,我校针对信息化建设和多个职能部门建行了多次需求调研,并和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通

7、过调研和交流,我们认为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教学信息化平台的相关应用系统能够满足我校信息化建设需求。2009年6月以来,我校针对语言类教学和留学生汉语教学进行调研,并和广州蓝鸽软件公司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通过调研和交流,我们认为广州蓝鸽软件公司的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及资源能够满足我校师生语言网络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的需求。经过多年努力和沉淀,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具备了较好的网络基础平台,具备了较好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基础,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术保障。五、项目建设内容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

8、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我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基于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校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用)、网络教学平台(正着手引进)、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一站式服务中心、迎新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及配套硬件。六、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进行,用三年

9、的时间完成。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情况,项目建设任务计划如下:1、2010年内完成学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2、2010年7月购买正方高校迎新管理信息系统、正方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及两台服务器,计划2010年8月投入运行。3、2010年前引进正方高校统一门户平台、正方高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正方高校数据中心平台、师生一站式服务中心、正方高校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及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小型机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2011年2月完成我校数据中心的建立,实现校内主要应用系统的对接整合,消除信息孤岛;2011年4月完成我校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师生一站式服务中心构建,并正式投入运行;计划2011年5月正方高

10、校电子离校服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行。4、2010年内通过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建设网络化语言服务中心和160座的语言自主学习室,完成学习资源库的建设,计划2010年12月投入运行。5、2011年前引进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所需硬件。实现引进系统和数据中心对接,计划2011年9月投入运行。6、2012年8月完成对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收集整理,并提出相关应用系统的二次开发需求方案,2012年12月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优化改进开发。七、项目经费安排拟总投入资金667.29万元。2010年投入635.29万元,其中110万元用于建立信息化标准

11、体系和引进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一站式服务中心、迎新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410.75万元用于教学信息化教学基础平台建设;114.54万元用于语言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2011年投入32万元,用于引进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所需硬件和解决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二次开发费用。八、预期效益分析通过教学基础平台的建设,将全面建成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扩展性、标准化和可管理性的万兆以太校园网络,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等级并保证服务质量。提高传输的效率,有效地保证数字化校园各类业务的开展;提

12、高校园网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速度,提高校园网出口带宽有效使用率,避免盲目升级带宽,浪费学校资金;标准化校园网中心机房建设,保障网络核心设备的安全运行,使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发挥更高的效益,从而更好地支撑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建立语言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实现语言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并能够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语言技能训练、语言网考的实践基地,同时有利于营造校园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浓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通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将建立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学校数据中心,构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平台及充实各种应用系统建设,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各种业务流、信息流不通畅问题,实现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教学信息化平台,促进我校数字化校园和教学信息化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校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并带动我校教学工作的现代化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工作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