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复习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56719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孙权劝学》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孙权劝学》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复习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二、重点字词1注音。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卿qng 邪y 即更gng刮目相待 遂:su2解释词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 以:_(2)但当涉猎 但:_涉猎:_(3)见往事耳见:_ 往事:_(4)及鲁肃过寻阳及:_过:_(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_ 治经:_ 博士:_(6)卿今者才略才略:_ 卿:_ (7)肃遂拜蒙母 遂:_(8)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 (9)即

2、更刮目相待。更:_ 刮目相待:_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4、古今异义: 博士 今义:一种学位名称 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孤 今义:孤独 古义:君主的自称见往事 今义:看见 古义:了解但当涉猎 今义:但是 古义:只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历史5、重点虚词辞以军中多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三、重点句子翻译蒙辞以军中多务_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四、课文理解1.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2.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3.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主要写法:语言描写。6.侧面描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鲁肃赞美吕蒙的进步,从侧面表现出吕蒙才略的长进。文章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五、中考链接语段一:秉烛夜读和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

4、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恐已暮矣_ 盲臣安敢戏君乎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 及鲁肃过寻阳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语段一答案:1、C(3分) 2、迟、晚 怎么 再次、重新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4、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