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567157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杯征文 题 目: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作 者:杨向红单 位:浙江省安吉县实验幼儿园通信地址:浙江省安吉县实验幼儿园邮 编:313300电子邮箱:联系电话:0572-7707961对幼儿捣乱行为的个案分析及引导策略案例背景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我深感在一线的带班教学过程中,管理班上一些爱捣乱、特淘气的孩子是一件较为棘手、较为头疼事情。 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小捣蛋、小淘气。他们会搞一些小小的恶作剧让我们在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中陷入尴尬境地;也会在我们眼睛扫视不到的卫生间里将同伴全身浇湿,自己却不亦乐乎;还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区角活动材料弄得一塌糊涂等等。面对这

2、些惹人气恼的举止行为, 我们或许会对他们进行严厉的“个别谈话”,或许还会告状家长,让家长和我们一起严惩孩子的种种“恶行”。 我们班的赵企霖小朋友,就是一个天天惹事的“特殊”孩子。关键词 幼儿 捣乱行为 分析 引导案例描述和分析镜头一:有一次区角活动时,赵企霖刚玩弄了一会儿,就开始寻找“机会”。先拉拉边上小女孩的辫子,女孩一转身跑开了;接着他又将边上一男孩的操作材料扔到地上,男孩瞪了他一眼,捡起操作材料,到其他组上去了;边上已经没有人了,他就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乱涂乱画,并不时用眼睛瞅着老师,大有要把你激怒的意思。分析该幼儿的行为表现出了“希望以此行为引起教师的关注”的心理需求。在区角活动中,教师

3、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新增设的活动内容上,他感到被冷落了,于是就采用“捣乱”这种方式,以引起教师对他的注意。镜头二:晨间活动结束后,我带着孩子们排队回教室,走到教室门口时,赵企霖突然猛地推了一下前面的女小朋友陆维佳,结果陆维佳摔倒在地上,赵企霖非但没有愧疚之意,反而趁势压在了陆维佳的身上,后面的孩子也都起哄好玩似的一个一个压上去,幸亏我及时发现并把他们一一拉开,要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当时,我真是气极了,狠很地训斥了他一顿,可他还满不在乎,甚至有点洋洋得意,一副“看你能把我怎么着”的表情。分析联系该幼儿平时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的这种捣乱行为,是来自对老师以往批评指责的一种“反抗”心理。他平时活

4、动量大,做事毛手毛脚,行为莽撞,而且自制力差,经常会做出一些让老师生气、头疼的事来,批评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再加上老师的处理方法、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就故意捣乱,和教师对立起来。镜头三:语言活动课上,全班幼儿都坐着安静地倾听故事梨子小提琴,赵企霖冷不丁地冒出一声“哇”,并故意把小凳子往后翘,让自己翻倒在地上。立刻有四五名幼儿也跟着大叫起来,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分析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来自“自我宣泄”的心理需求。因为精力旺盛,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儿。语言课这种比较安静的活动,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再加上他对语言活动内容缺乏兴趣,而体内的“过剩精力”需要通过一定

5、的方式发泄出来。于是就有了以上这种行为。引导策略对待这类调皮好动的小淘气、小捣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训斥、消极地惩罚,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相反,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静心地去分析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敏感地察觉他当时的心理需求,及时运用适当合理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或许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想结合我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对如何应对幼儿的各种捣乱行为谈几点体会: 一、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首先,要让孩子得到爱。当你怀着一颗爱心去爱所有的孩子时,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尤其是对淘气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宽容他们的无理取闹,尊重他的个性需要

6、,对犯了错误的幼儿,教师非但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还要冷静机智地通过谈心、游戏等多种方式和他们沟通交流。 当镜头一发生之后,我按耐住了即将发怒的情绪,静静地审视着他,我清楚地意识到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引起同伴、老师的注意,于是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来处理:“哎呀,赵企霖想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能教一下老师吗?不过,你看,纸有点脏了,我们一起把它擦干净吧!”他一听觉得很奇怪,然而又很高兴,边擦边问:“老师,你干嘛不批评我?”“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我我拉别人辫子、我还乱画。”“你已经知道做错了,老师还用得着批评吗?”他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我拍拍他的头说:“老师相信你是一个有错就改的聪明孩子

7、”。他害羞地低下了头。在施爱中施教,会让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由于个体发展、年龄特点、家庭背景等原因, 调皮、淘气孩子的天赋、情趣、经验与发展速度也都不一样,他所需要的帮助也不一样。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在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细致地交流协商尊重和采纳孩子的正确意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爱意和重视,那他就会十分乐意地跟尊重他的人讨论自己的过错,并试着改正自己的缺点,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得到了爱、得到了尊重,才会唤起孩子心底的那份爱,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爱心和人格。二要坚持正面引导,进行针对性教育。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说过:“教

8、育小孩,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一般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很不容易的。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对幼儿而言,进行正面教育,是适合幼儿心理和个性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尤其对于淘气的孩子,正面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活动量大的幼儿,可通过组织活动强度大的游戏,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等方法,让幼儿有发泄过剩精力的机会;对于希望被教师关注的幼儿,可运用多种方式与他们交流,如谈话、眼神、身体触摸、微笑等等,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时,各个环节安排要紧凑,以减少他们闲坐、等待的时间。教育活动的选择和实施要符合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心

9、理需求,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三、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据专家研究表明:从出生到七岁是儿童规则意识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知道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不明白地告诉他,而随他任性而为,他反而会产生一种被忽视的感觉,缺乏安全感,变得任性和不快乐。而且明辨是非,服从规则,也是培养幼儿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幼儿的自我抑制、约束能力 。可以制订一些孩子容易做到并接受的班级活动常规,让幼儿了解在集体活动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每次活动进行之前,要向这些调皮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提醒他们遵守规则,对达到要求的

10、孩子,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和奖励,奖励时,最好再重复一下规则:“很好,你做得真不错,能主动把纸屑扔到废纸篓里,你真是个讲文明、爱清洁的好孩子。”另外,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可以强化他的自律精神,同时也可以使他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从而产生主人翁意识。 四、要努力挖掘幼儿的闪光点。 爱捣乱的幼儿虽然有不尽人意的表现,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能以客观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幼儿的这种捣乱行为,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捣乱行为中存在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蕴涵着积极向上、热情主动的因素。如,好奇、好动是幼儿大胆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反映出孩子有主见、有思想,等等。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让他在一定的环境中充分地展示

11、自我,激励自我。赵企霖虽然好动,好表现,经常闯祸,但他热情、勤快,虽然他爱撒积木,但只要一说收拾整理,他肯定一头趴在地上到处搜寻,并且一个一个全放回篮子。针对赵企霖这一特性,我积极创造机会,引导他多为班级、多为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早上来园时,请他摆桌椅、擦柜子、整理玩具图书;中餐管理时,让他分托盘、分碗勺、分饭后点心,在老师、同伴表扬、赞许的目光中,赵企霖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在内心中产生了融入班级的强烈愿望,捣乱行为也明显地减少了。几点思考:1.对调皮淘气幼儿的教育引导是长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对这些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会有许多反复,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反复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坚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顺利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2.家庭教养方式和态度是否正确和有力,对幼儿调皮捣乱行为的引导和矫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对家长的教养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必要时,还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最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上达成家园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