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563284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价值若干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属于人 类认识理论的最高层次,它包括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两个方面, 因此可分为事实认识哲学(即一般哲学)和价值认识哲学(即 价值哲学)两大类。显然,价值的哲学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价值的本原、本质、主观反映形式、 决定因素等问题的理论观点。只有正确解决价值理论的哲学问 题,才能在宏观上正确把握价值理论的发展方向,为具体的价 值理论问题提供正确的研究思路。一、价值的本原是什么?价值的终极本原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对应于不同的哲学派别有着不同的观点,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存 在着两个典型的错

2、误观点:1、价值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是由人类的主观意识 来定义的。“对象”有无价值,主要在于它能否引起快感,价值 是一种“有效”的观念,是主观假定、主观满意、主观兴趣或 占有情感的表达,因此价值只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中,而根本不 存在其他的价值本原,也就是说,只有人类才是价值的最终本 原。2、价值是一种超现实的规范或理想,是上帝的创造物。事 物是否有价值在于观念体系的逻辑规定,是一种超现实的、理 想的境界,或者是上帝赋予的。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第一种观点只看到了价值与人类 之间的联系,看不到人类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必然联系,不知道 人类本身就是物质世界进化的产物,不知道人类的本原就是物 质世界

3、,因而不知道价值的本原就是物质世界;第二种观点只 看到了价值意识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 联系,不知道价值意识与价值均来源于物质世界,看不到任何 规范、理想或上帝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物质运动的主观 反映,看不到规范、理想或上帝的本原就是物质世界,因而看 不到它们所赋予、所规定的价值的本原就是物质世界。在“负熵与价值”一节中已经阐述了,价值最初来源于特 殊的物质系统一一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运动,“有序化能量”是最 原始意义上的“价值”。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有序化能量” 进一步发展成为“广义有序化能量”,才逐渐成为真正人类意义 上的价值。价值最初是通过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得以产生

4、和增值 的,后来随着人脑的形成,信息生产和积累的速度加快,价值 增值的速度显著加快,这时,价值的形成和增值主要是通过人 的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以知识积累为加速器而不断产生和增 值的。总之,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 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二、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关于价值的本质,存在多种观点。(一)“关系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示客体与主体之间 的相互联系。文德尔班把价值当作是一种联系和关系,并认为 是诸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不是专指人类与客观世界的联 系和关系,即任何有联系的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价值,这样,

5、 价值就成了联系和关系的代名词,从而混淆了主体与客体的本 质区别。(二)“意义说”或“需要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示客体对主体的意 义,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解释“意 义”或“需要”本身又是什么内涵,因此这种观点只能是两个 名词之间的“同义反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三)“属性说”或“效用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指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用属性。这种观 点把价值等同于事物的功能属性,忽略了主体特性和介体特性 对于价值的决定性作用。(四)“主体性说”或“态度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地、有意识地赋 予客体的属性,它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态度。这种观点

6、把价值 与价值的主观反映混淆起来了。(五)“劳动量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就是劳动价值,它由劳动者所付出的劳 动量来决定。这种观点把劳动价值这样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当 作了一般的价值形态。以上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价值的某些 外部或内部特性,但都有其片面性,均不能全面反映价值的哲 学本质。在“负熵与价值”一节中已经阐述:价值就是客观事 物所拥有的、用以维持和发展主体有序化规模的广义有序化能 量。综合起来,可以得出:价值的哲学本质:就是人类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以共 同促进有序化规模的一种客观量度,它可分为两种具体形式: 使用价值,用以反映客观事物对于人类主体的有序化规模所 产生的影响

7、程度;劳动价值,用以反映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 物的有序化规模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见,只承认劳动价值而否认使用价值,或者只承认 使用价值而否认劳动价值都是不全面的。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 是价值的两个方面,它们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方向,分别代表 着消费与生产两个相反的作用过程。这两种价值形态相辅相成、 互为前提,共同促进主体本质力量的发展。三、价值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人提出:“价值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其实,这个 问题的提法本身就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如果认为价值是 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这就等于说价值只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 而没有主观的反映形式与之相对应,即价值这种客观事物不能 被人类所认

8、识,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潭;相反,如果认为 价值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这就等于说价值只有其主观的反 映形式,而没有客观的存在形式与之相对应,即价值认识是完 全主观自生的,不是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反映,这又陷入了唯 心主义的泥潭。事实上,价值既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又有其主观的反映 形式。主观价值又有价值观与情感两种具体形式。其中,价值 观是人对绝对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人对价值绝对性的认识; 情感是人对相对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人对价值相对性的认识。 因此价值观(或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 的关系。显然,客观价值由客观价值标准来确定,主观价值由主观 价值标准来确定。客观价值标准就是主

9、体的本质力,主观价值 标准就是主体的欲望、感情、情绪、兴趣等,它们是客观价值 标准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 系:一方面,客观价值决定和制约着主观价值,主观价值是对 客观价值的反映,是以客观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客观价值上下 波动;另一方面,主观价值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对客观 价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对客观价值的 诱导、强化或限制。四、价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关于价值的决定因素,理论界存在着三种典型错误观点:价值只与主体因素有关(主体价值论);价值只与客体因素 有关(客体价值论);价值只与主体和客体两个因素有关(两 因素价值论)。(一

10、)主体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主体情感、意志的产物,是主观的东西。培里 说:“抽掉意志与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凡是兴趣所 在的对象,事实上便是有价值”;价值是“欲望的函数”;“事物 是由它们被意愿着而产生价值的,而且它们愈被意愿着就愈具 有价值”。它只承认价值与主体因素有关,不承认价值与其他客 观因素有关,把价值看作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属于人的情 感、意向、态度和观念方面的状态,认为价值只存在于人们对 客体的评价之中,不属于世界的现实存在。(二)客体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属性”,把价值 看成客体单方面的一种属性,而没有认识到价值产生于主客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不到

11、主体在形成价值中的主导作用。它只 承认价值与客体因素有关,而不承认价值与主体因素有关,认 为价值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三)两因素价值论。认为价值只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者有关,而忽略了介 体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价值中介只是价值产生的外部条件而 不是内部根据。这三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主体、客体与 介体割裂开了,不知道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在一定介体条件 下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实际上,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程度不仅取决于主体状态和客体状态,而且还取决于位于主体 与客体之间的介体状态,离开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方,价值就 不可能存在。只有当主体、客体与介体的状态都已完全确定时, 事

12、物的价值量才能完全确定下来。总之,主体特性、客体特性 和介体特性是价值缺一不可的三个基本要素,就象物理学中“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缺少其中任何 一项,力就不能确定。由此可知,价值的变化可分为以下三种典型情况:(1) 当事物与介体的品质特性不变,主体的品质特性发生变 化时,价值将会发生变化。(2) 当事物与主体的品质特性不变,介体的品质特性发生变 化时,价值将会发生变化。(3) 当使用主体与介体的品质特性不变,事物的品质特性发 生变化时,价值将会发生变化。介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所有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主客体 之间相互作用的事物均可称之为介体。对于使用价值来说,介 体是指使用环境,

13、包括时间、空间、风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对于劳动价值来说,介体是指劳动手段、劳动工具、劳动 制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介体可有效地促进主体与客 体的相互作用,促进客体属性的充分利用,促进主体本质力的 充分发挥。由于介体在价值增值过程中往往只起“配角”的作 用,因而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生态环境是一种最基本的介体, 它往往通过影响其它事物的使用价值或劳动价值来体现自己的 价值:当生态环境恶化时,许多事物也因此减少其使用价值; 当生态环境改善时,许多事物也因此增加其使用价值。这里需要注意,价值的客体可以是人类自身机体,即主体 与客体可以合为一体,例如,人们的学习、培养、锻炼、反省、 自娱等活动

14、是一种针对自身机体的价值创造过程,由此所创造 的价值要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体现出来。由于价值的决定因素包括主体特性、客体特性和介体特性 三个方面,因此只要改变主体、客体与介体其中任何一方的特 性,就可以改变事物的价值量。然而,人们通常的看法是:只 有改变事物本身的品质特性,才能改变事物的价值量,而改变 该事物的使用主体及使用环境,不能对事物的价值量产生影响。五、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价值有两种基本表现形态: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能够产生价值增 值的使用价值,它既来源于使用价值:劳动者通过消费一定形 式和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后,将其转化为劳动潜能(这 是

15、一种过渡的价值形式),在劳动过程中再将劳动潜能转化为劳 动价值;它又服务于使用价值,目的是为了使使用价值产生增 值: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将其付出的劳动价值与生产系统中的 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一起产生相干作用和协调作用,从而产生价 值增值。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是基础,没有 使用价值为基础,劳动者就不能形成劳动能力,就不能产生劳 动价值;劳动价值是主导,如果没有劳动价值,使用价值就不 能产生增值,就不能发展下去。六、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价值的源泉到底来自何方?有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 源泉;也有人认为,自然界也是价值的源泉。由于价值的物理学本质就是“广义有序化能量”,而信息 的本质就是“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提高系统的有 序化程度”,就是“增加系统的价值量”因此信息才是价值的 根本源泉。信息的来源只有两个:一是生物的进化过程;二是人类劳 动。由于生物的进化过程非常缓慢,它所产生和积累的信息总 量非常微弱,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只有人类劳动才是信息的主 要来源,也是价值的主要源泉。劳动之所以被确认为价值的唯 一源泉,并不是因为抽象意义上的定义,而是因为劳动在信息 (包括人类机体的生物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和运行过程 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说劳动创造了所有价值,劳动创 造了人类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