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56171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材料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集团路桥某某*项目部安全风险评估编制单位 :项目部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颁布时间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X、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X;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局部;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6、依据以上文件、规X、标准与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与多年从事复

2、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二、工程概况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3、隧道建筑限界: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7、隧道防水等级: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基准期:2、设计荷载: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对应于地震根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4、桥面全宽:5、斜交角: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

3、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与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屡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本区地震活动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地震频率不高。震动反响谱特征

4、周期分区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度区。 3、水文地质特征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种类型。 (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体浅表的松散堆积物孔隙中,地下水赋水性较差,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受地表气候影响很大,一般为季节性存在的暂时性水。由于隧址区松散堆积物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大,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除非在雨季,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

5、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由于直接承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比照拟发育,连通性比拟好,但因风化层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拟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页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聚集、运动,在斜坡坡脚与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基岩构造裂隙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和隧道的施工均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 4、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5、围岩级别划分隧道

6、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围岩级别总长(m)长度(m)188305446939所占比例20.02%32.48%47.50%三、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与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与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桥梁、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一、桥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与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

7、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建设规模A1单孔跨径Lk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6-8应结合各地工程建设经验与水平,综合判定,其中拱桥应按高限取值。Lk150米或L1000米3-5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2L100米或Lk40米0-1地质条件(A2)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4-6特殊性岩土主要包括:冻土、膨胀性岩土、软土等。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1-3地质条

8、件较好,根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气候环境条件A3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4-6应结合施工工艺特征综合判定。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2-3气候环境条件良好,根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地形地貌条件A4山岭区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4-6应结合勘察资料,综合判定。一般区域0-3平原区0-1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通航等级1级-3级4-6跨线桥应综合考虑交叉的交通量状况。通航等级4级-6级2-3通航等级7级与等外0-1陆地跨线桥公路、铁路等与其他特殊桥3-6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2-3应考虑施工企业工程经验。施工工

9、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地质G=(a+b+c)围岩情况a1.、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3-4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2.、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23.、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上、40%以下14.、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0瓦斯含量b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1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2.有局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面A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

10、道3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2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1隧道全长L1.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33、中大于500m、小于1000m24、短小于500m1洞口形式S1、竖井32、斜井23、水平洞1洞口特征C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注:.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二、桥梁、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14分与以上等级高度风险8-13分等级中度风险5-8分等级低度风险0-4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

11、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22分与以上等级高度风险14-21分等级中度风险7-13分等级低度风险0-6分三、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标准,见下表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概率X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1很可能4可能3偶然2不太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四、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展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后果等级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30或10010F30或50SI1003F10或10SI50F3或SI10注:F=死亡人数含失

12、踪 SI=重伤五、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和各种费用,如下表示: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级1234经济损失万元Z1010Z5050Z500Z500六、专项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级、高度级、中度级和低度级。风险等级标准后果等级概率等级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七、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页八、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计算分值P等级描述等级P14分以上等级级很可能46P14分等级级可能33P6分等级级偶然2P3分等级级不太可能1九、风险承受准如此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风险承受准如此风险等级承受准如此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承受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本钱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承受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靠的躲避措施并加强监测,否如此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