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56135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中学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现实基础分析一、 诵读教学的诗教传统确定了采纳诵读教学法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有着特别良好的诗教传统。1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状况我们首先看一下我国古代诗歌诵读教学的状况。诗歌诵读教学的兴起应当是与古代学校的出现同步的,我国古代学校的出现大致从原始社会的虞舜时代就起先了。早期的学校称为庠和序,庠和序开设的课程门类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六门技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课的教学内容,这是最早能够与诗歌诵读教学有联系的学科学问门类。古代百姓教化都是口耳相传,所以重视声教,尤其是要在教学上达到声音能够感人的艺术效果

2、,一般都要与音乐结合起来。古人学习音乐基本都是从“德、语、舞”三方面结合“乐”来进行,称为“乐德、乐语、乐舞”,“乐语”就是语文与音乐的结合,而进行吟诵、咏读的阅读教化“讽诵”就包含在“乐语”的教学中。总的来说我国古代诗歌诵读教学主要呈现以下特点:a. 诗教氛围深厚古代诗教氛围深厚孔子是先秦闻名的语文教化家,他编选的诗经对诗歌教化影响深远而广泛,其中如氓、采薇等诗篇还以其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剧烈的感染力被收录进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精华,它分为风、雅、颂三类,里面的三百多首诗歌大部分是可以合乐而诵,合乐而歌,合乐而舞的。所以有“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

3、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诵”、“弦”、“歌”、“舞”,就是当时诗歌教化的特点,可见古人喜爱将语文学习与音乐结合起来,提倡“诗书教化”,就在情理之中了,孔子唯恐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倡诗歌教化的先贤。论语记载了很多关于孔子以诗教化学生的例子,如“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东汉宏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化家王充的论衡,反映了他的诵读教学思想。王充认为,进行诵读教学时,老师假如只是把书本上的东西毫不犹豫的干脆教给学生,没有自己的心得和见解,就算不得好老师;其次,学生读书要擅长开动脑筋,勤于问难,要熟读精思,要博览古今,还要贵在运用。他在论衡超奇篇云:“

4、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现在看来,他所表明的诵读思想是要求将诵读与思索、与好用的目的结合起来,与我们当今提倡的诵读教学主见一样,在当时是极有预见性的。唐代语文教化家韩愈也主见读书要反复诵读、反复玩索,“沉潜乎义训,反复乎句读”(上兵部李侍郎书),并深化理解词语和思想内容,吸取精华,甚至主见读书要废寝忘食。韩愈在这里所阐明的观点与我们今日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是相统一的。北宋教化家朱熹在朱子读书法里明确谈到读书方法中的重要一条就是要“熟读精思”。他认为“凡读书且要熟读,不行只管思。读得通贯后而义理自出。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出,

5、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可见读书不仅要读熟还要读通,最终化为自己的学问。可见,古代闻名教化家、思想家的读书观点主要是“读书须反复,读书须思索,读书须生疑”。应当说,“反复思索生疑”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是涵泳性情,完善修养,丰富人格,提高美学素养的过程。b. 诵读教材经典古代诗歌诵读教材的产生是从孔子编选的诗经起先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记录北方民族歌谣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与习礼、习乐结合的专用诗歌教材。它以其漂亮的语言和纯朴的诗风激发了人们进行诗歌讽诵的热忱,也被选为我国古代语文教化的最基本教学内容。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其次个高峰楚辞收集的是楚地民间歌谣,虽然骚体诗句式并不是

6、整齐划一的,用韵也不是很严格,但是句中或句末加语气助词“兮”等语气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声调依旧和谐悦耳,因此广为传诵。至今,中学语文教材里还节选了楚辞里的离骚,学生们在学习屈原作品的同时也被他作品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和高尚的思想品行所打动。古代语文诵读教材都是经过作者细心编写的,编写者既考虑了作品的可读性,又考虑到了读者尤其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如现存最早的习字课本急就篇是秦汉时期的识字写字教材,它的体例就是“类而韵之”,即把一些事物相近的字,以类相从,编在一起,并且押韵,便于记诵。正如章太炎先生说的:“详儿童记诵,本以谐于唇吻为宜,故古人教字,多用此种体制。”(论篇章)又如宋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

7、、百家姓、千字文在课本编排的时候都尽量照看到学童的年龄特点,采纳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学子讽诵仿照,因此在宋代相当流行,成为小学最基本的语文教材。另外,宋代还编写了特地用于诗歌教学的教材,如朱熹的训蒙诗、陈淳的小学诗礼等。明清时期,出于提高语文实力的须要,在幼学教材的基础上,又编选了提高阅读实力的教材,其中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都是当时极为流行的诗歌读本。以上教材之所以流传不废,重要缘由就是选文内容丰富而精练,又易于成诵。“选择适合儿童的诗词歌赋供他们学习,对他们进行文辞和美感教化。”c. 诵读训练科学古代语文诵读训练都是伴随着当时语文教化思想的改变和语文教材的改革进行的,后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呈现越来越成熟的训练思路和训练体系,与古代教化家们在诵读训练上孜孜不倦的探究是紧密相连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