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55936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山中学2005年上半学期初三班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50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山中学2012年上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其中卷面书写为8分)一、书写题(4分)1、你熟悉下列字词吗?请细心根据拼音写汉字,耐心地给加点字注音,静心地更改错别字,美美地将汉字或拼音写在括号里(1)强gu不舍 (2)m留之际 (4)根深d固 (5)持之以hn( ) ( ) ( ) ( )(6)亮躬耕陇亩 (7)益州疲敝 (8)锦帽貂裘 (9)鸿鹄之志 ( ) ( ) ( ) ( )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5分)1、把给出的词语序号填入下面横线最恰当处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

2、A辛苦麻木 B辛苦恣睢 C辛苦展转)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孜孜不倦 断章取义 不知所措 B斩钉截铁 歇斯底里 司空见惯C匠心独运 大声急呼 化为无有 D无可厚非 怒不可遏 十拿九稳三、句子的仿写与运用(4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让我经受磨炼;给我一次失败,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四、文学常识及名著知识填空(5分)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2、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辛弃疾 王安石 白居易 温庭筠 江

3、城子密州出猎 出师表 月夜 卜算子咏梅A. B. C. D.3、名句填空(8分)(1) ,客行悲故乡。(2)受任于败军之际, 。(3)过尽千帆皆不是, 。(4)妇姑荷箪食, 。(5)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为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6)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的说道:“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五、阅读(一)(20分)说“宽容”“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的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

4、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的安定团结的局面,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式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为地界不清,与邻人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为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

5、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时秦始皇。”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再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他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给报社写一封信,表示想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的多好呀!如果他不这样做,硬是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

6、包容,他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呀!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这种胸襟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呢?为什么对别人不宽容以下呢?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再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1、联系

7、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居功自傲: 。(2)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大出手,终于两败俱伤。两败俱伤: 。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3、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概括起来分别是: 、张英“让地三尺”感化邻居、 。从论证方法分析这属于 论证。(3分)4、文中划线句子阐述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5、除了文中列举的例子外,请再补充一个正面的论据。(3分)6、读完上文,你有何感受?(3分)(二)为你打开一扇门(14分)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扇门的

8、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乐趣无穷的过程。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

9、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优秀的,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慧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1、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段主要论述了 ;第段主要论述了 。(4分)2、第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这”指的是 。从文中看,要

10、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 ,更要有 。(5分)3、理解第段,仿照第段,在横线上填人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5分)(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 。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17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11、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

12、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理解课文用原文回答问题(6分)(1)陈胜吴广举大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他们谋划起义、发动群众的策略口号是: 。(2)“举大计”、“死国”的壮举与文章第一段中的 相照应。4、陈胜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它的根据主要有哪两条?(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1) (2) 六、口语交际(5分)有一天,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你真漂亮。”夫人高傲的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的称赞你。”如果你是马克吐温,你怎样委婉得体地否定自己刚才的话,并表现出毫不介意的神态?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