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559363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6(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语言基础与运用。1(2015届山东泰安中考)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烦躁 霎时 攫取 翻来覆去 头晕目眩B筹划 妖娆 鸿鹄 沧海桑田 回环屈折C诓骗 恻隐 寤寐 因地治宜 正襟危坐D粲然 藩篱 羁拌 杂乱无章 莫衷一是【答案】A【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2015届河北中考)下面这则应用文有四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征文启示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

2、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用300字稿纸抄写,不超过1000字;稿件请交到办公楼102室。欢迎全体同学们积极投稿。此致敬礼 兴冀中学文学社 2015年4月10日【答案】(1)把“启示”改为“启事”(2)应该写明截稿日期(3)删去“全体”(或删去“们”)(4)删去“此致敬礼”。【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应用文表达能力,课下应该牢记书信,启示等格式,不能出现病句,否则会一贻笑大方。本则启事既有格式上的错误,也出现了语病。【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2015届上海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11分)为宣传推广“上海

3、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材料二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材料三【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

4、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1) 板报栏目一 弄堂游戏我介绍(4分)弄堂游戏的特点: 规则简单,易于开展。弄堂游戏的益处:(2) 板报栏目二 赏邮看画我参与(3分)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 板报栏目三 献计献策我出力(4分)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4分)A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B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C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D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E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T恤衫

5、。 F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答案】(1)特点:(1)需要集体完成(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2)游戏道具可以自制。益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描述清楚画面,运用修辞即可。(3)BF【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从“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邮票中选一张自己喜欢的邮票,注意观察票面上的图案有色彩,发挥想像,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剪影图画的内容,说明图案的寓意,如果字数不够就略加评价。【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3)试题分析:抓住推广活动的主题内容“上海弄堂游戏”,结合第一题对“上海弄堂游戏”特点的

6、了解,比较各项内容,判断正误。可直接判断正确的项,也可用反选排除法,AE与“弄堂”无关,没有“弄堂”的内容,C“动漫作品”失去了“弄堂游戏”的本质特点,D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可行。所以答案为BF。【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2015届海南中考)阅读伤仲永,完成第14题。(12分)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余闻之也久。明道

7、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人教版教材)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邑(y)人奇之 B以钱币乞(q)之 C环谒(ji)于邑人 D泯(mn)然众人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伤仲永(2)借旁近与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泯然众人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尝识书具。

8、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答案】1(2分)c2(4分)(1)叹息;哀伤(2)附近:邻居(邻近) (3)渐渐(逐渐)(4)消失【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3(4分)(1)不曾认识书写工具(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给分点:尝、书具:(2)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着(值得称赞、赞赏)的地方。 (给分点:文理、旨【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4(2分)示例1: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示例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非常重要的。【评分标准:2分。

9、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伤”为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为感伤”,“近”为形容词作名词,“稍稍”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未尝”“知”“书”“文理”“观”,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

10、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本问题是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可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仲永天资聪明,本应大有作为,可最后由于其父的“利其然”而“不使学”,从这一内容中,即可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来讲道理。【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6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答案】(2分)示例:(久别

11、重逢的)惊喜(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4题。(14分)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

12、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

13、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

14、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地,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无意褒扬谁,也无意贬斥谁,只说:大家只愿当鲜花,无人当陪衬的绿柳,但季节过去,怒放过的花被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只余下旁边不起眼的柳树风貌展;再美的荷花,没有绿柳陪衬,恐怕也黯然失色了。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这个春天,繁华落尽的背景上,我又看到了生命的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