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55813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师毕业论文目 录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1(一)教学促作文教学 2(二)日记的良好习惯.3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3(一)懂得知识突出能力. 4(二)学生内在的因素 .,4(三)写说并举5(四)融理于情5(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6三、培养学生认识、观察事物的能力.7(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8(二)锻炼学生提取作文素材的能力.8参考文献 10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容摘要】小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反应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如何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用新课程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作文流露出真情实感,是当代语文老师所应思考和做到

2、的。【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 展开想象 新课程教学 真情实感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打好基础的时候,学生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学扎实。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应该值得学生和老师重视了 。其实,不管今后大家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写作都会伴随你的。也许大家还不相信,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保险,业绩不错,现在公司要求他写一篇发言稿陌生拜访之路。这就需要用到写作。大家不要以为只有老师、记者、编辑、干部、翻译这些文化干部需要写作、其实许多行业的人都要用的写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在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以后,就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认真写好作文。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更应

3、该明确作文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重要性,作文是语文成绩的一个得分点,这是不容质疑的。同时,作文更是小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设计自己理想王国和科幻世界的平台,所以作为当代的语文老师,更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要学会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其实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说起来可以归纳三点:一、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二、丰富的写作经验技术积累 。三、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这三部分构成写作能力的基本环节,语言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技能是经验,社会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三者缺一不可。一、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言积累是语文素养形

4、成的重要基石,没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语言积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丰厚的语言积累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还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对于学好语文可谓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必出成绩!所以,语文的学习绝对不是一日之功,不仅要在平时多阅读,加强阅读的数量,更是要学生自己多练多写。(一)以阅读教学促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保证了。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5、;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4) 要知道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丰富语言知识。1丰富语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语言的基础之上,才能写出要写的话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生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学语文新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教师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学生在潜心学文中读中积累。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认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

6、,知道学生准确的理解和运用。积累词语的形成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比如说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让学生把看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词语摘抄下来,理解意思,以词汇为例,学生如果想千方百计地说明一件感兴趣的事,就会“动员”自己所有的“词汇储备”,从小说、报纸甚至歌词、台词中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学生们兴致勃勃,教师读了他们的文章也会情趣横生。这就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邓春艳、曾燕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湖南教育:2008年(2) 2理解词语。小学生大纲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词语的

7、意思,才能真正的运用他们进行表达。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利用直观教具(事物、模型、挂图、文中插图或演示实验理解。二、利用与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置换比较理解词语。三、利用表情、手势动作表演等理解词语。四、利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理解词语。(二)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语言这种东西是需要有语感的,就像英语单词一样,只有经常去读、去写,才可能把英语句子说的流畅,明白其中的意义。语文其实也是一样的 ,只有我们经常动笔去写,把我们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才能达到熟练生巧的境界,语感也自不其然的流露出来了。小学生天性好动,也好玩,如果说让他们自然的去坚持天天写日记,他们肯定很难做到。作为当代的小学语文老

8、师,就应该注意到这方面,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去尝试写日记,无论题材、范围,只要他们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写出来便可。老师可以适当的做些要求,奖励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和写的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少年作文竟赛,刺激他们写作的欲望。如果学生都能坚持写一点日记,有写作激情的话,我相信他们语言知识一定会上升,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升华。小结: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归根揭底说是多看、多写。多看优秀的作文,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弄清楚词语的意思,适当的运用一些词语和句子。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我国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取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9、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目标。但是要彻底摆脱那种单纯重视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倾向,较为全面的规范小学生的写作教学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就要改变过去受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革除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注重作文时的心里过程。当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五大方面: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针对这五方面,我们依依提出解决的办法。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出版,第127页。 (一)懂得知识突出能力。不能把写作能力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要知道写作是

10、与多种心里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写作不仅涉及到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要进行与写作过程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记得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特别爱叫我们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背的我都晕头转向,可还是不会写说明文,后来的语文老师教我们怎样分析说明文,如何判断说明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那个时候才豁然开朗。所以说在作文的过程中只需要学生懂得写作知识,更主要的是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注重学生内在的因素,与重“外”轻“内”的教学模式相对,我提出了重视学生内在的因素在作文中的体现,淡化这种“刺激反应强化”行为主义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这

11、种方法在强化词汇和句型替换练习中起了明显的作用,但用于写作就万万不行了。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个体的多种心里活动,主要是考察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能力,用这种固定的操作模式怎样能适应这种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都非常高的活动过程中。记得小时候,还听说有这样搞笑的老师情节,老师为了提高教师质量,让期末考试成绩分数高一点,让学生背一篇范文,然后稍有改动套入期末考试作文。成绩是提高了,可是学生的能力是假的,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教师应该要认清发展形式,用当代老师应有的素质要求自己。(三)写说并举。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如果没有话可说,又哪来内容可写。作文其实包括

12、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只重视书面作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只重视书面作文,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途径就是多写、多练,但是很少让学生张口说话。所以写生就失去了口述能力,甚至一张口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做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说话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不管你今后从事那行那业,难免要发言表态,这就需要你要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是写好作文的需要,更是写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四)融理于情。写作是一个感情世界丰富的过程,如果老师在

13、教写作的过程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干巴巴地讲几大要素和文章的题材、格式,只能是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学习、掌握写作知识的目的。我曾经在一所小学带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在写作文的时侯,我发现学生的文章都基本上是流水账,像记账一样的,把事情简单的陈述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在里面。这样的作文让我去批改,一连几十篇作文,篇篇如此,实在是很难让人下咽。所以我很是希望学生能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来,可是他们写的作文也老是这样无情无味的。他们也怕写作,我也更怕改作文。情感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指导作文时,没有把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学生就不会真正的投入

14、到写作的过程中去,那么后果就像刚才我所经历的那种情况一样,陷入恶性循环。调动人的情感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来感染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传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心领神会,去打动学生,鼓舞学生。(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当前还有些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还停留在一种很机械、很原始的水平,重视范文从“文字”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范文所描述的“情境”创设。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环境烘托带来的真实气氛激发学生看图作文的兴趣,因而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也难以展开他们的想象。例如我在实习的时候曾协助带过一个班的语文,指导老师给学

15、生上了一次写作课。作文题目是桥,是一篇看图作文。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图画中的桥,又给大家念了一篇范文,就让同学动笔开始写了。结果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学生的作文都一个格调:家乡有座汀泗桥,在什么地方,是石拱桥,然后写了他们的作用,最后写了在这座桥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正作文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特征,毫无感情色彩。我当时也在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当时我的指导老师没有很好的创设情境,更没有和学生有什么交流,所以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那就只能照本宣科,“填填鸭”了。江泽民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一次作文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出现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作文开始阶段,这时候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涌现出对文章的种种构思;第二个高潮出现在教师点拨指导之后,许多高质量的思维火花往往出现在这个阶段。因此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指导,既能达到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又不限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个性化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