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55546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理论依据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组校本教研学习资料1、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中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设计问题要科学。提问题最忌含糊其辞,不着边际,无法作答。科学地设计问题是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一环,而且 贯穿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并精心备 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二、问题之间要有梯度。人们认识问题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 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 维,去想象,去创造。三、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问题中心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

2、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问题提出来以后,不是由教师越俎代疱,而是 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四、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开放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历史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 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绝对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 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五、提问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多、头绪杂,因此设问时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既要注意章

3、节之间的联系,也要注 意单元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对同类历史问题,可以打破章节的界限,放在一起进行设问, 使问题中心教学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方面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六、提问要注意广泛性。学生最反感教师总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它既造成了大多数同学的心理障碍,又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和 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同学,充分发挥课堂民主,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 然,浅显的问题和高难度的问题一定要因人而问。七、解决问题要彻底。问题中心教学法最终的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不准 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

4、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让学生分组进 行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教师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地 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这样才会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2、问题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是培育人,所以从学生接受教育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角度来考虑,学生 应始终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必须改革传统的旧教学模式。二、问题教学的理论依据:1、从学习的心理学角度: 问题教学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人性的角度

5、来说,人既主动性与客体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 一,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统一。问题教学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建立在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 一面上。主动性是问题教学所必需的,它对应于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 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教学的 目标通过在一定的情景而呈现的问题来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学习转变为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从在 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知识,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

6、体验,如果问题由学生提出,则是一种直接的、 是内心产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伴随学习责任的产生,学习的责 任才能真正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习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自主。2、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问题教学是创造性教学的一种开始。创造性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精神状态。问题意识是人的本能,故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知识的教学,轻视甚至排斥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造成学生很少 提问题,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生也不再有对事物深层次的问题意识了。问题意识是一个人的灵 魂,知识不够可以弥补,可以与他人合作解决。因此,

7、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人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他人(教师和学习 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其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 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 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问题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中,学生通过对问题 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三、学与教的策略 为了保证问题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8、,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学与教的策略。这些策略运用的是否 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学习策略问题教学模式要求学习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是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 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学习策略:1. 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 的心理倾向。在物理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从原有知识与新的物理现象矛盾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这些有 实际背景现象激发出学生的问题,并尽可能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指南卡的形式帮

9、助学生提出围绕课题的问题,同时使学生的原始问题能以文字的形式保留,对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是非常有益的。2. 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问题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问题站”是我 们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出来的,一般小组由35 人组成,在课堂或课外对各种物理现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并 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或开始新的学习。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要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二)教的策略在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应用以下教学策略:1. 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良

10、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 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教师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和培养学生提问题时要注意对教学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应具备四个特点: 1、 探索性:问题的提出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为基础,并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学积极思维。 2、启示性:启示 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扩展性:在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中,可以由一个母问题带出若干个子问题。使 问题教学有层次成体系。 4、现实性: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应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而提出,使学

11、 生感到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 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如何组织学生提出发现型问题、创造型问题是教师 首要的工作,具体说要设置好的情景、设计好的提问指南卡,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 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3. 进行及时的评价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

12、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 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 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3、课时目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疏导思路。1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注意针对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即教学目标来进行。使学生不断地理解巩固所认定的目 标。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提问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教材有关 的社会热点或学生实际,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将总目标分

13、解成几个分目标,分级设计提问,使学生对教学目 标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从各个分目标由浅入深地掌握总目标。2问题设置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 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3问题设置要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 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4课堂提问要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要避免那种不分

14、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 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例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 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5课堂提问要因材施问,注意实效性。 课堂提问时要考虑提问内容的难易,事先要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不 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提问形式,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鉴于彼此间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有差异,所提问的内 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提问难度过大,学生思维基础跟不上,认为反正动脑不动脑都答不出,就不愿动脑; 反之,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 个学生设计一套提

15、问,但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提问的难易提问不同的试种的学生。还是能够办到的。总之,教师提问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应注意提问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否则提问白白地占用了讲课时 间,降低了课堂利用率。要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除精心准备以外,还应注意课堂提问的五忌: 一忌不留余地,突然发问,提问时应留有思考时间,不能让学生毫无心理准备; 二忌废话太多,离题太远; 三忌问题不准,难以回答; 四忌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五忌恶言恶语,一味指责。4、问题设置的五度、六要原则 课堂教学显然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新课程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认为: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16、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 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 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 灵性,发展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 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样一个积 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