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55435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13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董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3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在陕西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刻辞龟甲。后经缀合,乃是两大片龟甲,上面刻有四条卜辞。2004年初,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召开了“周公庙甲骨座谈会”,与会学者意见的综述,可参看孙庆伟先生的“周公庙新出甲骨座谈会”纪要。刊于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 20期,2004年3月。本文尝试对这四条卜辞作些解释,并附论一些相关问题。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前四个部分解释各条卜辞及相关材料;第五部分专论周人卜辞的“囟”字;第六部分从文献学角度来讨论周公庙遗址和墓葬的性质,第七部分

2、是有关卜甲年代和卜辞月相名称的解释。这两片龟甲,都是改制背甲。片大而字少的一块为1号,其上的两条卜辞分别现存8字、9字,共17字;片稍小而字多的一块为 2号,两条卜辞各存 23字、16字,共39字。 在目前已知周人甲骨刻辞中,2号卜甲的字数最多。我们就先从2号卜甲的两条卜辞谈起。、2-1卜辞2号龟甲右侧的一条卜辞最长,该辞有两行,每行的顶端均缺字。可释写为:五月洲死霸壬午,衍(延)祭 :(仆)、繁事(使)。缶(繇):者(诸) 来。氒(厥)至,王囟(使)克逸于宵(庙)。第一行“五”字位于龟甲齿纹断处,据残划应是“五”字。第二行“来”字上亦为齿缝 之折,上面应该残去一、两个字。“”字原从“才”、“

3、食”、“丮”。所谓“食”旁的“”下所从,上面像“止”旁,下面有些像是属于“丮”旁的“夂”形,类似写法在同时代文字中很罕见,有可能就是刻划草率的“食”旁。但无论怎样理解所谓“食”旁,该字应从“才”声,相当于甲骨金文之“字,这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说文丮部“,设饪也,从丮、食,才声,读若载”“ 死霸”读“哉死魄”,是首次出现的月相名。有关这个月相的问题,另见后文讨论。“衍”,该字跟裘锡圭先生所曾考释殷墟甲骨文“衍”字的一种写法相同。裘锡圭:释“衍”、“侃”,刊于台湾师大国文系、中国文字学会编辑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3年6月;又载人文论丛2002年卷,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武汉大

4、学出版社,2003年11月。西周仲爯簋铭末云:“用飨王逆衍”(殷周金文集成03747,以下凡引用此书铜器铭文著录简称“集 成”,或者只注出该书的五位编号),裘先生曾说:对于仲爯簋“用飨王逆衍”,由于夨作丁公簋等器的 “用飨王逆”关于“迥”(或隶定为“遡”、“洀”)字,1990年以来,先后有何琳仪、吴匡和蔡哲茂、汤余惠等学者的 三篇文章讨论。汤先生文章最晚岀,他赞同吴、蔡二位先生以金文“逆复”对应周礼“复逆、的观点,认为周礼“复逆、是诸侯臣僚面君奏事的意思,金文“逆复、跟“使人”相类,可以理解为“奏事者”我认为汤先生的看法比较正确。请参看何琳仪释洀、吴匡、蔡哲茂释金文、洀、I再I诸字,中国古文字

5、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1990年,上海,前者收入吴荣曾主编:尽心集一一张政烺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137-14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汤余惠洀字别议,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 文,1994年,东莞,收入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专号),广东人民岀版社,1998年。 见曹玮:周原甲骨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2年10月。本文引用周原甲骨文均据此书。等相关语句尚未得到理解,目前也难以作出确解。这里姑且提出一个不成熟的意见。“衍”、“延”古通(参看古字通假会典177页),“逆衍”也许应该读为“逆延”。“延”字古训“引”(吕氏春秋重言“延之而上”高注:“延,引也。”),训

6、“进”(仪礼觐礼“槟 者延之曰升”郑注:“延,进也。”)。“逆延”也许指王派来迎逆延请臣下的使者。伯宓父鼎说“用飨王逆复事人”(金文总集1022),叔超父卣说“用飨乃辟軝侯逆复出内事人”(同上5508),这是我们把仲爯簋“逆衍”理解为王的一种使者的根据。据上引裘先生所说来看, 周公庙龟甲卜辞的“衍”亦可读为“延”,在此用为动词,训为“引” 或进。“祭”,字从“又”、“肉”,是殷墟甲骨文“祭”字常见的一种写法。複”,字从“屵”、“人”、“收”、“?”。“g乂”上所从的“ ?”旁位于龟甲盾沟处,刻划较浅,但据照片尚可辨认“ ?”旁。西周幾父壺“僕”字“上所从有“ ?”跟“丵”两类写法:丄幾父壺,集

7、成09721、09722第#页共26页周公庙卜辞“僕”字所从为前一类。“ ”所从之“屵”旁上面的笔画不够清晰,跟下面两西集成08592个晚商金文“”字相比较,就基本能肯定是从“屵”旁:09406“屵”旁是自甲骨文“璞周”之“璞”字表示“山”形的部分演变来的:甲骨文编691页在周原甲骨H11: 36也有个从“屵”旁的字4,其下所从“言”形,可跟西周金文令鼎字所从“?”旁已变为“言”形比较:周原甲骨H11: 36二令鼎,集成02803周原甲骨H11: 36的这个字也有可能是“ 關”字之省。这也能佐证周公庙卜辞“”字当 从“屵”旁。“ ”从“仆”声,“祭|応”读为“祭仆”,职官名,周礼夏官司马“大仆

8、”属官有祭仆,与小臣、御仆同官府。以上讨论请参看林沄:究竟是“翦伐”还是“扑伐”,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顺便指岀,林先生此文认为刘钊先生所释金文“翦伐”仍应该从传统说法读为“扑伐”,这是我们不同意的。我认为,唐兰先生所释甲骨文“璞周”之“璞”是表示“开采璞玉”意的表意字,这个字就其 所表示的动作“开采”来讲,读“翦”、“残” 一类的读音;就“璞玉”的意思来讲,读“璞”、“仆”这类读音。这类现象在早期文字中屡见不鲜,林先生自己也讲过古文字的“一形多读”现象,请参看林沄学 术论文集22-29、35-4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参看孙诒让:周礼正义之夏官叙

9、官,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九册,2260页。大仆职云:“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 小臣职:“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御仆职:“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与其吊劳” ,这些职 官都掌管与王有关的出入复逆,其不同在于分别针对诸侯、群臣、庶民。祭仆职云:掌受命于王,以视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 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大丧,复于小庙。凡祭祀,王之所不与,则赐之禽,都家亦 如之。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可见,祭仆是职掌在祭祀时的出入复逆。“繁事(使)”,“繁”为方国名。西周穆王世铜器班簋铭文(集成04341)记载,周王令毛伯伐东国时“秉繁、蜀、巢令”

10、,这三个方国,周原甲骨中已见“蜀”(H11:97、H11:68“伐蜀”)与“巢”(H11:110 “征巢”) “巢”为殷商旧国,地在今安徽省巢县东北五里居巢故城。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文公十二年经“楚 人围巢”注,中华书局,1990年,585页。“繁”亦见于师虎簋铭“啻官司左右戏繁荆”(集成04316)的“繁荆”,这是以“繁荆”组成左右偏军的主力。据师虎簋铭,“繁”是“荆”的一种,应属南国。参看林沄:商代兵制管窥154页,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董珊:谈士 山盘铭文的“服”字义,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1期。郑玄诗谱周南召南谱云“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 旁之诸侯

11、”,左传襄公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杜预注:“楚地,在河南鲖阳县南”,左传定公六年“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作“繁扬”,今地在河南新蔡县北参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定公六年注,中华书局,1990年,1557页。,地属汝水流域。因此,左传“繁阳(扬)”跟先周之“繁”很可能同为一地。周公庙卜辞“繁使”即繁国使者。“繁使”跟“祭仆”都是谓语动词“衍(延)”的宾语。祭仆和繁使的关系,据周礼所说祭仆职掌,祭仆可视作王的一种 “逆复出内事(使)人”,在卜辞中应是王派去延請 “繁 使”的使者。“缶”,或释为“占”,但据照片来看,其左侧的斜笔无疑是存在的,因此当释为“缶”而不能释“占”。“缶”当读为“陽

12、”,据说文解字段注“ 繇之讹体作繇”。古书中多用“繇”字。“繇”上古音属幽部,跟以“缶”为基本谐声偏旁的“陶”字可以通假,例如:文献所见之“皋陶”,近出上博简容成氏第二十九简作“咎 均”,在说文言部、尚 书大传、楚辞离骚、汉书武帝纪等作“咎繇”,孔子家语或作“皋繇”,书序“皋陶谟”陆德明释文“陶音遥,本又作繇”。这说明,“缶”、 “(繇)”声系可通。“缶(繇)”繇辞。左传中屡见繇辞,例如庄公二十二年左传: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 “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 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有陈国

13、乎?!不在此,其在异 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孔颖达正义云:“卜人所占之语,古人谓之繇。其辞视兆而作,出于临时之占,或是旧辞,或是新 造,犹如筮者引周易,或别造辞。卜之繇辞,未必皆在其颂千有二百之中也。此传凤 凰于飞下尽莫之与京,襄十年传称卫卜御寇,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 征,而丧其雄,哀九年传称晋赵鞅卜救郑, 遇水适火,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 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三者皆是繇辞,其辞也韵,则繇辞法当韵也。”在最近发表的新蔡葛陵楚简中,也见有繇辞:丌(其)?曰:氏(是)日未兑,大言 .=(絕絕),小言惙=(惙惙),若组若结,终以口 口 。新蔡楚简甲三3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

14、蔡葛陵楚墓图版八0,并请参看正文189页贾连敏先生释文,大象出版社,2003年。关于这条简,还可参看禤健聪:新蔡楚简短札一则(简帛研究网站,2003/12/28)、陈伟葛陵简中的繇,(同上,2004/2/29)。综合上述,繇辞是抄录占卜书中对兆、卦的解释之辞,也有临时新造之辞。史记孝文本纪索隐引荀悦曰:“繇,抽也,所以抽出吉凶之情也”。繇辞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周公庙卜辞“缶(繇):者来”以“缶(繇)”发端,似即繇辞。据裘锡圭先生研究,周原甲骨“ 召卜曰”之“召卜”应读为“兆卜”(即“兆”字),以“召卜曰”发端之辞应为占辞。裘锡圭:释西周甲骨文的“ ?”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等编辑:第三届国际中国

15、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1997;裘锡圭: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70-76 页。周公庙卜辞的繇辞跟周原甲骨所见的占辞性质有别,但繇辞可以 充当占辞或作占辞的一部分。汉书文帝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颜注:“李奇曰:庚庚,其繇文也。占,谓其繇也。繇本作籀”。并请参看史记孝文本纪三家注引诸家之说。,这是以繇辞作为占辞。 与上引诸繇辞比较,周公庙卜辞“缶(繇)”下似省略了 “曰”。关于占辞省略形式的讨论,可以参看本文第五部分。“者来”有残文。“者”疑读为“诸”,推测文义,“者(诸)”下面残去的中心词, 可能与上文“衍(延)”的两个对象“祭仆”跟“繁使”有关。 “缶(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