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54973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我们知道,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 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它不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 处可见,在我国古代的语言中也是非常普及的,这里所要谈的就是我 国古代语言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引用、叠音、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等这里着重介绍引用和叠音这两种修辞方式一、引用所谓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文章中,适应题旨情境,巧妙地夹 插确凿的史实先例,古圣先贤名人巨匠的言论以及家喻户晓的典故、 成语、格言、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等,以此来增强语言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有效地证明观点抒发感情。“引用

2、”作为汉语传统的修 辞手法,适用于诗歌、骈赋、戏剧、小说、散文、政论等各种文体, 可以说理叙事,可以抒情状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文化 作品诗经,其中已经有“人亦有言”、“先民有言”的字样。先秦 两汉,在言谈中引用诗经成为跻身高层社交场合的立身之本。只 要与当时的环境协调,与本人的身份合宜,所引诗句能够“言志”, 就可以不管原诗真意。左传中就有诸侯之间朝聘盟会时“赋诗言 志”的记载;孔子也曾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当 时“引用”之风甚盛,引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今天,阅 读文言文,如果缺乏必要的引用修辞知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引用修辞手法对我们阅读、鉴赏

3、古籍,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以 及现实社会的经济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引用所作的实践努力是选用在人们头脑中有长期影响的语言意 识,即文化积淀,利用其与表达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的相同、相反及 相通之处,唤起交际双方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论证更有力,说理更透 彻,抒情更充沛。其修辞效果显著,功能丰富多彩,可以概括为以下 几点。(一)言简意赅形象贴切 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以简驭繁,收到言简意 赅贴切形象的表达效果,这是引用最显著的修辞特征。引用的典故、 故事、俗语、谚语、格言以及圣哲的语录等,是人类长期生活生产实 践经验的总结,有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而且,它们具有简练生 动的表达方式,是语

4、言的精华。例如:(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 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例中引用谚语说明保护邻国不受侵犯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 侵犯,一语中的,形象生动,发人深省。(二)含蓄委婉韵味无穷我们汉民族的情感展露往往是内敛式的,把含蓄蕴藉看作至高的 艺术审美标准,而且有时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便于明言或者是难以言传 的,这时借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法引用,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辽阔天地。例如: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唐杜甫丽人行(3)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

5、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例(2)上句用北魏胡太后与杨华私通,后来杨华畏罪南逃,胡太 后作杨白花歌以表思念的典故,讽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 系;下句用西王母“青鸟信使”的典故,暗示他们明来暗去,传递消息,锋芒暗隐,贴切自然。假如直抒其意,一定会感到索然无味,况且 杜甫也不敢公然冒犯当时炙手可热、势倾天下的杨国忠兄妹。运用 引用修辞手法既避免了针芒外露,又对杨贵妃姊妹骄奢淫逸的生活 给予了有力的嘲讽,回味悠长。例3)引用陶渊明的挽歌诗。在 当时黑暗的高压统治下,鲁迅只能用含蓄委婉的笔锋来刺激反动当局,文章开头就说“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

6、苦 痛”,引用正渲染了这种悲愤填膺的感情,言已尽而意无穷。二、叠音汉语叠音词,不只是声韵的重叠,还在于词的重叠,故有重言、叠词之说 。叠音,赋予听者以乐感;叠词,赋予读者以形态,以想象。“年年岁岁花 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听者,有一种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的情调;读者,在“年年岁岁与“岁岁年年的错觉中导入“相似 与“不同的心态,诱发出人生苦短的感慨(一)叠音词的乐感,在于它的叠音,形成特有的音色与节奏。叠音词中最具音色的,当属拟声词。它是那么原始,又是那么直观。打 开诗经,“关关的水鸟和鸣,“喓喓的草虫聚会,“习习的谷风拂面 “殷殷的电闪雷鸣,“坎坎的伐檀回声.仿佛是一首交响曲

7、,是净化灵 魂的天赖之音。虽然拟声未必惟妙惟肖,听者却了然于心。约定俗成也罢,鹦鹉学舌也成,都是一字一音符,一叠一节奏,一首一乐章。(二)叠音词状貌,在于它的叠义,形成特有的语法功能。1叠义强调基本义,凸显事物的特征。楚辞离骚写道:“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其中的“岌 岌一词,是“高高的意思,是程度的递增,以状“余戴着“很高的帽子,突 出楚国戴高帽、佩长剑的服饰特征。自然,“岌岌不只是“很高的意 思,还可以是“很急等意思。尽管词义有别,但从语法的角度上说,还是 加强了基本义,是程度的递增,突出了事物的特征。高则更高川、则更小, 像是特写。2叠义增加附加意,让事物显得形象、生动。(1)数

8、量附加意。它让语言显得准确、形象。“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 詈予,(屈原,离骚)其中的“申申一词,是“一次又一次的意思,是次数 的增多。以“詈之多,反衬人性之美。表明骚人不随波逐流,志存高洁。动态附加意。它让事物显得形象、生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荧荧与后文的“扰扰,依骈 体文的结构特点,词性是对称的,均为动词。“荧荧有“闪闪之意,以示次 数多而繁,它描述出众星闪烁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亮的结果。“扰扰有 “扰而又扰之意,同为次数的多与繁,它形成了绿云纷扰的动态过程,而不 是“乱的结果。三叠音词创设意境,在于拟声与叠词的多义性所诱发的想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萧萧风声、 稀疏状;“滚滚状貌,有动态附加意。上句有“萧萧的介入,那呼呼的 风声与簌簌的落叶便形成了凄凉的景象吟诵此句,那种枯木逢秋、人 生易老的感慨油然而生;下句有“滚滚的介入,仿佛听到隆隆的浪声,隐喻着逝者如斯的愁怅,或新老替代的无奈。上下句也因为有“萧萧、“滚滚的叠音,其节奏自然、突出,且得以伸张。结合声律、语义,意 味深长。叠音词设境,有诗人的铺设,还有读者的想象。这里所介绍的只是简单的几项,若要深入理解古代的汉语中修辞手法 还需不断深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