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54924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莫高窟》教学设计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高窟》教学设计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高窟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2、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google.)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

3、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设计理念: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

4、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

5、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2、检查自学效果:(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3、指导分段。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

6、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mdash;画出来。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

7、态各异等词。(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6)小结学法。找中心句读文质疑品读背诵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3、学习第3自然段(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2)讨论交流自学

8、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rsquo;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9、(4)引读背诵。4、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3)指导朗读、背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5、学习课文第三段(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6、学习课文第一段。(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

10、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2、练习、展示、评议。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效果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11、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

12、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mdash;mdash;入情mdash;mdash;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