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54874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12最近热播的历史大片大秦帝国深深震撼了秦迷的心,也震撼着创业者的心。秦孝公作为一个典型的创业领袖无疑为今天的创业者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与教材!秦孝公身上映射出创业者的重要特质:改革创新的胆魄。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并取得成功。商鞅变法对秦由弱变强进而统一六国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 )A. 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 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C. 秦国军事实力日益增强D. 秦国文化得到其他六国的认同【答案】B【解析】12秦由弱变强进而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B。2.

2、楚简记载:“唐虞之道,神而不传、尧之王,利天下面弗利(自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自己)也,仁之至也,”材料中称赞的这种制度A. 使国家开始成为帝王的私产B. 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制度C.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 利于帝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自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指的是禅让制,这种制度“利天下而弗利(自己)也”,即民主推选首领,故B项正确;王位世袭制使国家开始成为帝王的私产,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帝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错误。3.唐制

3、,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这一制度A. 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 促使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C. 抑制社会阶层变动D. 提升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反映了唐朝对六品以下官吏进行选拔的程序和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中下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正确;在此之前,庶族地主势力已经开始崛起,故B错误;这种选官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变动,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提升行政效率的信息,

4、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学生应该结合科举制的选官依据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 )A. 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D.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故清代并无相权,C项论文标题出现史实性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A项,商朝为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论文标题合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5、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实行分封制,论文标题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论文标题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5.“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 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 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C. 有利一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所以ACD都是其积极作用,该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和吏治腐败,但在专制统治下,其作用是有限的,故B项符合题意。6.“使蒙恬渡

6、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这一事件最有可能记载于下列哪部历史文献A. 汉书武帝纪B. 春秋召公C. 战国策秦D. 史记秦始皇本纪【答案】D【解析】蒙恬为秦朝名将,武帝纪记述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故A项错误;春秋与秦朝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战国与秦朝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蒙恬渡河”可知,蒙恬为秦朝皇帝所使,史记秦始皇本纪与材料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7.礼记大传记载:“别子(嫡长子以外的嫡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亡父)为小宗。”这表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A. B. C. D. 【答案】C【

7、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别子为祖,继承别子的就为宗,别子的其他后代就是小宗,说明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符合题意;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根据“继别为宗,继祢(亡父)为小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诸子宗法地位的不同,分享的政治权力也不同,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密切相关,西周政权和族权密切结合,所以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

8、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8.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B. 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D. 都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答案】B【解析】丞相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设置和废黜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的需要,秦始皇时代,皇帝制度刚刚设立,统治地位尚未完全稳固因此需要宰相的辅助以巩固政权的稳定,而到了明代皇帝制度已臻于成熟,为了进一步

9、强化皇权的需要,明代废黜了宰相制度,因此宰相的存废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秦朝设丞相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A不正确;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体现了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C不正确;权力的互相制衡是近代民主的原则,与题意不符,D不正确。9.世界文明史在评论雅典文明时写道:“就个人总是被从属而言,他的从属是对于多数人的统治。”雅典文明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五百人议事会B. 公民大会C. 十将军委员会D. 陪审法庭【答案】B【解析】“个人总是被从属”、“对于多数人的统治”说明个人权力出让给了集体,在雅典就是国家,代表国家的权力机构就是公民大会,故选B;ACD

10、都不如B更能体现国家权力,故排除。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这一题中的“个人总是被从属”恰恰是体现人民主权的。在雅典,城邦的利益高于公民的个人利益,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做是至高无上的。10.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认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创制”主要指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西周政治以血缘为纽带,保留贵族色彩“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的独立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夏朝开始实

11、行王位世袭制,不是“西周的创制”,排除;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政治等级,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带有浓厚的贵族色彩,正确;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混战,错误,正确;正确,故选C;错误,排除ABD。11.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进士科考试发生了主考官李昂与考生李权冲突事件,由此引发了科举管理的改革,管理权从吏部转移到礼部。礼部以考试选拔举送人才,吏部据官阙和人才资序任用。这一变化A. 改变了吏部职能B. 有利于权力的制约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提高了礼部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管理权从吏部转移

12、到礼部”、“礼部以考试选拔举送人才,吏部据官阙和人才资序任用”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吏部和礼部之间权力的制约。B项符合题意;吏部职能并未改变,仍然是选用官员的部门,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央官制的变化,与地方无关,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礼部只是有了科举的管理权,吏部有任用官吏的权力,二者只是分工不同,仍同属于六部,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故D项错误。12.唐代监察御史“代天巡狩”“衔命出使,稽察百司”;正所谓“御史出使,动摇山岳,震撼州县”材料表明唐代A. 强化中央对地方行政监察B. 重视御使监察官的选任C. 御使监察官任职资格限制很严D. 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答案】A【解析】【详

13、解】由唐代监察御史“代天巡狩”,“稽察百司”和“震撼州县”,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注重对地方监察,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监察官“选任”问题,只有其职责和作用,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员的“任职资格”问题,C项错误;因为监察御史“代天巡狩”,“衔命出使”,结合所学可知,监察制度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D项错误。【点睛】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君主专制的工具和耳目。13.明代嘉靖皇帝对首辅的特殊地位公开表示认可,他认为“内阁掌机务辅导群臣”;在教谕内阁辅臣夏言时云:“朕之简任倚信,在卿独重,况职居辅首。”这表明明代内阁A. 权位高于六部B. 作用日益重要C 有效制约了皇权D. 获得了法定地位【答案】B【解析

14、】【详解】依据材料中“内阁掌机务辅导群臣”“朕之简任倚信,在卿独重,况职居辅首”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的作用日益重要。故答案为B项。A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内阁权位高于六部的结论,排除;CD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阁臣权力的有无完全由皇帝决定,不能真正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排除。1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B.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C. 清政府

15、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围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代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B排除。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与世界接轨,并不等同于出卖国家主权,选项C排除;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现象的解读,即从一开始寻求更改条约到“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15.1942年10月,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B.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C. 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