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表现技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54808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设计表现技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设计表现技法平面设计表现技法有哪些平面设计表现技法点、线、面的构成点、线、面的构成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 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 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 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1. 组形:在构成中,由于基本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 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2. 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3. 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4. 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

2、 关系。5 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 间关系。6. 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7. 减却: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8. 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9. 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平面设计表现技法骨骼骨格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 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骨格分为:1. 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字 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2. 非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

3、,构成方 式比较自由。3. 作用性骨格(有作用性的骨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 成各自单位的界线,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 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格线。4. 非作用性骨格(无作用性的骨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 作用性骨格线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组织,但不会影响它们的形状,也 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5. 重复性骨格: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大小上完全 相同,它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连续性的排列。骨格的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近似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 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

4、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 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近似的分类:1. 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 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2.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 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 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 化较大,也比较活泼。近似的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重复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 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 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

5、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 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 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 杂,以简单为主。重复的类型:1. 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 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 个个窗子。2. 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 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 种。3. 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 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4. 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5.

6、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6. 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7. 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平面设计表现技法渐变渐变渐变是我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 驶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渐变的类型:1. 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 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2. 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3. 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 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4. 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

7、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5. 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 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6. 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 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 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渐变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发射发射发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四射的光芒就是发射的。发射 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 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造成光学动感,会产生爆炸的感觉, 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发射的分类:1. 中

8、心点的发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2. 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 绕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3. 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 箭靶的图形。发射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特异特异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次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 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特异的分类:1. 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 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2. 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 的对比,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不要对比太悬殊或 太相似。3.

9、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成分,以打破 单调。4. 方向的特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上一致, 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意效果。5. 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 特异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对比对比 对比有时候是形态上的对比,有时是色彩和质感的对比。对比可 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自然界充满 了对比,天地、陆海、红花绿叶都是对比的现象。构成对比的关系, 包括:大小、明暗、锐钝、轻重等。对比的分类:1. 形状的对比:完全不同的形状,固然产生一定的对比,但应该 注意统一感。2. 大小的对比:形状在画面的面积大小

10、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所形 成的对比。3. 色彩的对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浓淡、冷暖不同所产生的 对比。4. 肌理的对比:不同的肌理感觉,如粗细、光滑、纹理的凹凸感 不同所产生的对比。5. 位置的对比: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等 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对比。6. 重心的对比:重心的稳定、不稳定、轻重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7. 空间的对比:平面中的正负、图底、远近及前后感所产生的对 比。8. 虚实的对比:画面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空间是虚,虚的 地方大多是底。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比的使用中,要求统一的整体感,视觉要素 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 反而强调

11、不出对比的因素。平面设计表现技法密集密集 密集在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图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 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 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向磁场一样,具有节奏感。 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 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密集的分类:1. 点的密集: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 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这个点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远离此 点愈疏。2. 线的密集: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 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3. 自由密集:在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没有

12、点或线的密集约束, 完全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4. 拥挤与疏离:拥挤是过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是一 种拥挤状态,占满了全部空间,没有疏的地方。疏离与密集相反,整 个构图中基本形彼此疏远,散布在各个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匀的,也 可以是不均匀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处理中,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 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在大 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变化。在密集的构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 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密集的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肌理肌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 个不

13、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软硬感。肌理的创造方法:1. 笔触的变化:利用笔触的粗、细、硬、软、重以及笔触的不同 排列,而描绘出不同的肌理效果。2. 印拓:用油墨或涂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 后印在图面上,便会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3. 喷绘:用喷笔或用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色 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4. 染: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可用液体颜料进行渲染、侵染、颜 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产生自然优美的肌理效果。5. 纸张: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细、 纹理、结构上不同,或人为的折皱,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肌理的效果平面设计表现技法空间空间 我们一般所说的空间

14、,是指的二维空间。空间感表现手法有以下 几点:1. 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大小相同的东西,由于远近不同产生大 小的感觉,近大远小。在平面上一样,面积大的我们感觉近,面积小 的觉得远。2. 利用重叠表现:在平面上一个形状叠在另一个形状之上,会有 前有后、上下的感觉,产生空间感。3. 利用阴影表现:阴影的区分会使物体具有立体感觉和物体的凹 凸感。4. 利用间隔疏密表现:细小的形象或线条的疏密变化可产生空间 感,在现实中如一款有点状图案的窗帘,在其卷着处的图案会变的密 集,间隔小,越密感觉越远。5. 利用平行线的方向改变来表现:改变排列平行线的方向,会产 生三次元的幻象。6. 色彩变化来表现:利用色彩

15、的冷暖变化,冷色远离,暖色靠近。7. 肌理变化的表现: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细致的表面感到 远离。8. 矛盾空间来表现:所谓矛盾空间是指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 的,只有在假设的空间仲才存在。平面设计表现技法图与底图与底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自然界中蓝天 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 图与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是反转的关系。图与底在设计中的运用:1. 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2. 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3. 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的有图感。4. 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5. 在静与动的两这种,动态的具有图感。6. 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具象的有图感。7. 在几何图案中,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对比越大越容易区 别图与底。图与底的反转现象: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 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平面设计表现技法打散打散 打散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分为 各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 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刨事物,从一个具 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 态,产生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