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548076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科技发展调研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研究室和区政府相关领导的指示,7月下旬,鹤城区政府经调室组织相关人员,对鹤城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 行了一次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经过多年努力,鹤城区农业科 技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受到各种 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鹤城区农 业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面 临着诸多困难和不足,必须进一步加 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农业 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建区以来,鹤城十分重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 要求科技部门加强指导、农口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全

2、区积极开展 科技支农服务活动,科技支持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加强科技推广示 范基地建设,做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 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取得较好成绩。领导重视,部门合作,农业科技发展的氛围良好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 用,把农业科技的研究、创新、推广渗透到效益农业的各个产业。 一是制定多项规划。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鹤城区“一 线一圈”生态经济圈发展规划、鹤城区林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意见 等多项政策,把农业科技工作被纳入鹤城区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 规划、鹤城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L

3、一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 51%。二是实施多项重点工程。几年来,全区集中力 量,开 展了城郊高效农业工程、“一线一圈”生态经济圈建设工程、生态 经济园建设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 品认证工程等,初步 形成了石门高效农业示范园、杨村绿色农业示范园、鸭嘴岩良种畜 牧繁养小区三大科技农业板快,培育了林果、蔬菜、畜牧、药材等 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万亩、产品认证15个。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各部门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科 技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农业部门开展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 广,新闻媒体积极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宣传科技致富典型,从各个 环节保证鹤城效益农业

4、在科技的推动下快速健康地发展。队伍健全,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扎实目前,全区共有农业科技科研、推广、服务机构47个,农技人员68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01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5人,林业技术人员130人,农机、农经等技术人员80人;有高 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63人,农业科技队伍较为健全。近年来,农技部门想方设法努力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一是抓业务培训。由农广校举办了大专、中专后继续教 育大专、中专等学历教育培训班6期,493人。同时, 还经常性地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农口局专业技术 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专业素质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开办畜牧兽医、农业推广、农学、园艺、

5、植保等专业18个,毕业学员376人。二是努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 作,积极引进智力和技术。先后与湖南农大、省农业科研院、省蔬 菜科学研究所签订了科技、教育方面的协议,聘请了 15名外地专 家作为顾问,并邀请专家来我区讲课,传授拱架高产礼品西瓜、无 公害蔬菜培植等专业技术。目前,全区100 %的农技人员已达到中 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将农业科技研究经费列入 财政预算,每年通过各种渠道,确保农业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 元。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农业科技攻关的力度加大一是加大优良品种的培育力度。建区以来,全区共培育新型杂交水稻品种鹤城1号、鹤城2号两个;培育新型花卉品种 红桂花、红

6、叶石楠、金森女贞、日香桂、黄花槐等8个,推广种植 面积2500亩20万株,培育油茶、无核枣、金秋梨 等经济林品种4 个,推广种植400余亩6万余株,实现产值220万元,果农年均增 收726元;培育雪峰鸡、鹤城青脚鸡、快大青脚鸡、湘黄鸡等优 质家禽品种5个,年出笼106万羽,20_年产值达2600万元, 实现税收12多万元,利润80多 万元,带动300余农户年户均增 收400余元,培育三元杂瘦肉型猪等新家畜品种2个,年出栏8 万余头,20一年产值达到9100多万元,实现利润750多万元。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建区以来,全区共引进推广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新品种4个,分别为优良牲猪,

7、 年产量达6万头,年产值4800万元,优良水产品如加州鲸鱼、 工程鲫、美国大口雄等,产量630吨,产值1200万元,全区农民 年均养殖业收入1176元,超级稻系列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值达到3860万元,为农民年户均增168元,蚕桑种养生产加工,种植面积1500亩,产值750万元。建区以来,引进先进技术 27项,其中畜牧15项, 林业3项,农业4项,农产品加工企业5项,均产生了较好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实施市级星火计划2-3项,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3-5项。三是积极扶持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截止目前,全 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28家,其中畜禽15家,蔬菜10家,水产2家,林

8、木198家,中药材3家,实现总产值亿 元,其中规模企业15家,省级示范龙头企业3家,总产值亿元。鹤城区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一览表加工单位名称年产值利润税收 区山水胶合板厂105102 瑞帮森工木业2020 0林融木业有限公司50010020 天扬床具有限责任公司 100010020 福湘木材加工厂100102 怀化市金氏木业加工厂 100102绿兴源糖业1600050001000盛源油业120 012 富园油业1400408怀化鸿大禽业260060020“湘西情”腊制品公司600808鑫龙鱼腥草公司3439903石门清水井蔬菜加工厂1000501春芳中药3000120XX8怀仁制药8000450

9、0400四是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 持、技术指导、单位帮扶等措施,全区科技示范户数量增加较多。 目前,全区有农村科技示范户689户,其中年收入50万的有146户,其中从事农业开发的科技示范大户有8户,分别是杨村的彭先文,主要从事鱼腥草种植、加工和销售,年 收入达90万元,创税收3万元;盈口的单战刚,主要从事畜禽养 殖和良种开发,年收入达53万元;杨村的陈汉平,主要从事花卉生产,面积达300亩,年销售收入达200 万元;黄岩的杨英兰,主要从事花卉生产,面积达 80亩, 年销售收入达60万元。强化推广,示范先行,农业科技发展的手段更加丰富在发展我区农业科技的过程中,突出抓

10、好三个层次的示范样 板。一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在石门清水井、鸭嘴岩溪坪、坨院的坨院村等地分别建立1000亩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内的田、沟、渠、路、林进行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引 进高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种养模式,开展试验、示范。在杨村、石门、鸭嘴岩等地分别建立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万元田”模式已经呈现,并辐射带动了全区农产品基地建 设, 推动了全区效益农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规模 高效农业示 范基地18个,主要是:石门清水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0亩,产 值1200万元;罗家湾生态农业示范园1000亩,产值300万;杨 村鱼腥草种植基地5000亩,产值2500万元;杨村桑蚕养殖基地 14

11、00亩,产值700万元;杨村花 卉苗木基地300亩,产值240万 元;红岩溪特种水产养殖基地100亩,产值500万;黄岩金银花 种植基地3000亩,产值900万;大康牧业养殖基地年生产商品猪50000头,种猪10000头,产值1100万元;花背麻鸭养殖基地年出笼麻鸭18万 羽,户平103羽,产值180万;鸿大禽业养殖基地年孵化种鸡 160万羽,产值2600万;石门力头元优质杨梅生产基地1000 亩,产值1000万;凤坪杨梅生产基地3000亩,产值300万;黄金坳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产值300万;芦坪礼品西瓜基地3000亩,产值120万;芦坪八角界吴茱萸药材 生产基地200亩,产值200万

12、;黄岩反季节蔬菜基地400亩,产值 320万;鸭嘴岩长远鹤鹑养殖基地,年生产种鹤鹑6000对,产值 18万;凤坪的牲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000头,种猪3000头,产值130万。二是抓科技示范村建设。根据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实 际情况,选择盈口乡团结村、红星村,石门乡金海村、清水井村、双村村等为市级生态科技示范 村,全面实施改水、改厕、改路、改气,建立专家咨询大院,加强 生态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抓好乡镇成校、村农 民学校培训阵地建设。三是抓好科技示范户。各产业均建立了一批 科技示范户,以科技培训为先导,以农技人员“联大户(示范户)、增效益”活动为载体,推广先 进种养技术76项,

13、培养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 村科技骨干860多人,带动了千家万户效益农业的发展。加强培训,建立网络,农业科技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 强农业科技培训。区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负责区乡农技人员及区级 科技示范户培训,10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则成为传播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负责农业技术人员和各类种养 大户的培训,38所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室作为村级培训阵地,广 泛开展“一户培一劳”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建区以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 培训班523期,受训人数达78152人次,发放农业科技信息 等种养技术资料万份,开展各类技术咨询服务万人次。“一户培一 劳”共开设了

14、无公害蔬菜培植、“猪一沼一果”、水果套袋、测土 配方等30多个专业,110个教育班,培训243期,受训学员 16770人次,发放教材万套。发放科技资料35240份,接受技术咨询25060人次。通过多层次、多专业、大规模的科技教育培训,使全区农民由劳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全区已有90 %以上的农民掌握了 1 -2门实用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区有100余名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函大毕业学员有100多人,各 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6个,会员246人,区级以上科技示范户689户。形成了以区、乡镇科协为枢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民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为骨干,

15、乡镇农 民科技教育培训为阵地的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二是积极开展 科技下乡活动。区委、区政府为确 保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制度 化、规范化、经常化,区里自20一年以来,从相关职能部门抽出100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组建了园艺、农作、花卉、特种水产养殖等6个科技下乡,每年下乡开展大型的科技服务810次,为群众提供科技咨询和面对面地为农民群众传授农村种养技术。强化农民科技增收观念是基础。建区以来,鹤城强化农民科 技增收观念的转变,重点在城郊的石门、杨村、盈口、鸭嘴 岩等“一线一圈”生态经济区,大力传播现代农业新科技, 推广农业科技新项目、新品种,使农民真正认识到科技给自 身带来实惠,使农业新

16、项目、新品种的推广由过来政府强推 转变为农民自觉自愿,由过来的盲目跟风转变为现在的市场 运作,在不同程度上使农民的科技增收观念得到了加强。据 调查,在上述四个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建区时的1980增 加到4200元,而科技意识相对薄弱的北部四个乡镇农民年人 均纯收入仍只有1400元,相差较大。强抓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带动是关键。1999年,杨村彭先文试种鱼腥草亩,收入达 6000元,比种水稻的收入 高出10倍以上,20年,彭先文扩大种植面积20亩,收益10万 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乡共发展鱼腥草种植面积5000 余亩,创产值3000万元,带动5个村410余户户 均增收7200余 元。20年,利用国家农业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