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厦方案框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546179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大厦方案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智慧大厦方案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智慧大厦方案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智慧大厦方案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智慧大厦方案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大厦方案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大厦方案框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大厦方案1、智能大厦解决方案设计理念 在智慧大厦解决方案中,无线网络的设计标准参照了物联网分层设计思路,即按照物联网分为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基本层次的标准,对智能大厦前端设备、网络传输以及应用开发各个方面进行标准设计。 传感层设计标准传感器件多为小功率、低数据流量设备,其通信协议繁多,包括zigbee、红外、蓝牙、RS232、RS485、TCP/IP等,按照通信协议、标准、接口统一化的原则,要求将各通信协议统一转化为WiFi标准,便于与光载无线交换机WiFi网络进行通信。 网络层设计标准按照WiFi无线网络技术规范以及智能大厦的面积及结构,在中心机房安置“光载无线交换机”,并在合适的

2、位置安置足够数量的远端天线,保证WiFi无线信号覆盖全部实验区域,减少无线干扰,消除覆盖盲点。 应用层设计标准按照本方案主要的应用功能,完成软硬件环境搭建,并针对各项应用功能使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确保后续开发的可持续性。 本方案以下内容将重点阐述如何在低成本、高安全、易建设、利管理、便维护的前提下建设光载无线网络智能大厦综合系统。3、光载无线技术及光载无线交换机特性 光载无线技术是第三代WiFi技术,它将光纤网络与无线技术完美融合,实现了无线信号源本地化和分布式天线的有机统一。区别于“无线路由器(胖AP模式)”的第一代WiFi技术和“中央管理器+远端WiFi信号源(瘦AP模式)

3、”的第二代WiFi技术,光载无线技术为使用者带来了高效、安全、稳定、灵活和低廉的无线网络,并真正实现了网络物理带宽的重新分配能力以及在大范围、长距离传输WiFi信号的同时完成2G、3G无线通信信号的分布的能力。由此可见,光载无线技术应用在智能大厦领域将全面提升无线网络的应用能力,为物联网时代的楼宇大厦真正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4、光载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图 一般通用情况如上图所述,无线局域网络与有线局域网络互为补充,“光载无线交换机”位于网络防火墙和路由器之后,构建起一个完整、安全、高效的无线网络。 在有线局域网已经建成的大楼,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系统,构建无线网络以满足人们对于移动网络的需求

4、。光载无线网络对于用户、网络管理者、网络开发者来说是透明的网络,遵循现有的网络协议,网络的管理、维护和后续应用需求的开发可与有线网络无缝连接。5、智能大厦群解决方案网络结构图 在上图中,模拟了一个学校园区多栋智能大厦的网络结构图,在中央机房安置“光载无线交换机”,并通过光纤将无线信号分布和覆盖到智能大厦群的各个区域,形成WiFi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利用这个网络,可以实现如无线上网、视频监控、2G/3G信号覆盖、人车物资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等诸多功能,将各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下图为大厦内部和具体场景示意图。智能大厦无线网络应用示意图智能大厦资产及门禁管理无线网络 下面将智能大厦的视频监控、物流管理和

5、环境监测三个大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描述。每个大的功能模块又可细分若干子功能,分别对应智能大厦的各项主要应用需求。1)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功能在智能大厦的应用中有极大的需求,包括安防监控、人员管理、停车场、物流管理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2)文档管理从文件的贴付RFID卷标并纳入管理开始。 l整合文件调阅签核流程,进行调阅、归还管理。 l加上RFID快速文件盘点机制,构成全方位文件管理系统。 l系统架构内容主要为文件登录、调阅签核及文件实体借出、归还。 l以手持RFID读取器作为快速盘点设备及RFID门禁系统为安保措施。 l3)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功能主要应用在智能大厦人员、车辆、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前端设备

6、主要是RFID射频识别标签与固定式或手持式读写器。读写器模块将所读取的信息统一转换成WiFi无线信号,传到附近的远端天线,再传回管理中心的应用管理平台,由后台数据库与应用软件协同实现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4)环境监测 消防监控主要通过前端消防监测设备(主要是传感器件,如温度、气体传感器等),对监测区域进行定时或感应式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WiFi方式实时传送到附近的远端天线,再传回到控制中心以适合的人机界面展现当前监控区域的状态。 污染防治主要通过前端气体、湿度等传感器,对大厦的空调、采暖、给排风、给排水等环境进行监控,进行定时或感应式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WiFi方式实时传送到附近的远端天线,再传回到控制中心,实时监控大厦的环境状态。以下是本方案目前可实现的智能大厦环境监测功能示意图。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