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54353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潮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二一二年二月目 录一、现状与挑战5(一)“十一五”环保工作回顾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7(三)“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主要目标12三、科学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崛起15(一)严格环境准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16(二)强化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6(三)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环境竞争力18四、加强环境整治,建设幸福城市19(一)改善水环境,建设滨江名城19(二)防治结合,维护良好大气环境质量21(三)消除噪声污染,构建宁静街区23五、推进生态建设,优化农村环境24(一)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

2、色城市24(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优美村庄26六、严防风险,保障环境安全28(一)积极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28(二)提高监管水平,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30(三)治旧控新综合防治,降低重金属污染31七、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31八、重点工程34九、规划实施保障35(一)规划的组织实施36(二)规划的评估考核36(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7附表1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39附表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41附表3固体废物处理重点工程42附表4生态建设重点工程43附表5农村环境保护工程44附表6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工程45一、现状与挑战(一)“十一五”环保工作回顾“十一五

3、”期间,我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以潮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为抓手,统筹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韩江潮州河段、黄冈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分别达到国家二、三类水质要求,为“十二五”环保工作打下良好基础。1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7座,日处理能力18万吨。大唐国际潮州三百

4、门电厂4台机组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20万千瓦。污染物排放源头控制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严格环保准入、总量前置审核和发展清洁生产,较好地控制了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与此同时,加大力度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十一五”期间,共关闭小造纸企业11家,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万吨;关闭小火电、制糖企业各一家;关闭小漂染、小电镀企业一批。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1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3万吨,分别控制在2.3万吨和2万吨的“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之内。2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市环保局出台了潮州市环境保护局

5、韩江两岸环境整治日常检查制度,强化韩江饮用水源保护。在韩江各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界碑,明确规定一二级饮用水源范围。对韩江两岸实行全面禁采整治,关停采石场41家,复垦治理了被破坏和废弃的38.4万平方米矿区迹地。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海事局等部门开展饮用水源专项整治,共开展整治行动10多次,清理一批非法搭建物和经营点。通过加强对韩江、枫江流域污染源监督管理,严查违法排污行为,有效削减排入韩江的污染物。我市积极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按照“关停一批、处罚一批、整治一批”的方针,先后开展了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业园区专项检查、造纸行业环保专项整治督查、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专项整治

6、、危险废物专项检查、环境安全大检查和莲花山钨矿环境污染和澄饶联围污染问题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各级环保及有关部门共出动5700多人次,检查企业2250多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0宗,责令停产企业42家、限期整改19家。3环境监管能力稳步提升我市市区建成了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和1个江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市区空气质量和韩江赤凤断面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市区空气质量日报、饮用水源水质和韩江赤凤断面水质旬报。新建成的环境监控中心建有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平台、市区空气质量、韩江水质自动监测中控平台等设施,兼具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环境应急和环境科研四项功能。4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十一五”期间,

7、我市加强生态示范村和生态示范镇的创建工作,以生态示范村的创建活动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至2010年底,共创建24个省生态示范村、2个省生态示范园,55个市生态示范村。加大力度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把农民群众饮水难问题列为“一保五难”加以解决。自2006年以来,批准立项32宗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设计日供水规模为16.7万吨,受益人口82.4万。垃圾袋装化逐步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从定时定点投放到上门服务高层次发展。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积极利用省转移支付农村改厕项目资金,推动我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5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已建各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

8、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504公顷。建成公园18个,其中省级森林公园2个,森林公园面积达到396公顷。2010年森林覆盖率60.8%;市区绿化覆盖率42.1%。种植红树林43.8公顷(其中红树林未成林地41.5公顷,红树林封育2.3公顷),划定红树林宜林地609.2公顷。(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上历史欠账较多,基础比较薄弱,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一些困难。1.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我市中小企业居多,企业污染管理与治理水平较低。我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

9、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八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市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比例达81%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例达96%以上,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2.城区水环境污染严重。我市位于韩江平原东部,属于河网密布河口地区。市城区内贯穿着西山溪、三利溪和沟尾溪。随着城区人口规模的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到西山溪、三利溪和沟尾溪,造成这些河流水质发黑、发臭,并导致下游枫江水质长期处于劣类。流经饶平县的黄冈河受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水质逐年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威胁到饶平县群众饮水安全

10、。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由于我市近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排水管道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已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不完善,大大地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和效益。中心镇普遍缺乏污水治理设施,致使污水直接排入环境,污染周围生态环境。随着污水处理量的不断增加,污泥产生量同步增长,但缺乏污泥处理场站,污泥就近简单填埋,产生环境隐患。4.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滞后。据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统计,全市饮用水不安全农村人口约60万,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污水平普遍较低,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低。此外,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简单焚烧处

11、理以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情况严重,集中收集清运率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不仅破坏人居环境,而且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隐患。5.环境监管能力薄弱。我市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和固体废物管理等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队伍素质偏低,环境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薄弱。环境监测,监察等机构的技术能力离国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应急监测监控设备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环境应急监测监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一是环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环保工作从上到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

12、部分;二是“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打下的基础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环境保护还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持续减排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市工业以陶瓷、服装、不锈钢制品等轻工业为主,深度治理减排量有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进一步减排的空间已不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氨氮、氮氧化物纳入污染减排目标,我市将面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持续减排和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的双重任务,持续减排压力不断增大。2环境监管能力与环境保护需求不相适应。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以及监测站尚未达到标准化要求,应对突发性、新型、潜在环境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应对能力不

13、足。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网络落后,环境污染预警预报和应急联动机制不完善,不能满足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公众快速获取环境信息的需求。3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大临港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发展石化、能源产业,给风险防范造成较大的压力。我市县域、镇域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散乱,难以实行有效监管。同时,随着“双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一园三区”将会有大量企业入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将对我市水源地水质安全和群众健康带来严重挑战。4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影响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的环境问

14、题愈来愈重视,享受良好环境诉求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优良的环境质量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还相当短缺,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环境改善的滞后性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5创建模范环保城市的压力较大。按照国家创模指标要求,我市尚有工业能耗、用水量、排污强度、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工业排污、环保目标责任、项目环保管理、环保机构和公众评价等10项指标达不到创模要求。除了“环保目标责任”这一项指标,其它指标完成难度都较大,需要在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业企业环境整治和城市环境管理能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达到创模考核要求。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

15、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建设、保障环境安全、防范环境风险、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重点,提升城市环境建设水平,为潮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市”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二)基本原则1、民生优先、科学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为导向,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着力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发展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2、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转变污染防治思路,注重推进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生产过程控制的思路转变,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综合运用工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全面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控。3.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将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贯穿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从工业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设、群众生活消费各个方面加强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点带面,集中力量突破解决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促进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