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一天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53725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一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一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一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一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二十周第一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周第一天夯实基础1辨析字音诵读淮阴侯列传,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商贾( ) 数见不鲜( ) 数典忘祖( ) 在数难逃( ) 蓐席( ) 被褥( ) 食古不化( ) 郦食其( ) 漂洗( ) 漂泊( ) 漂亮( ) 袴( ) 胯下( ) 纨绔( ) 垮台( ) 答案:g;shu,sh,sh;r,r;sh,y;pio,pio,pio;k,ku,k,ku。2积累文言知识诵读淮阴侯列传第一、二、三段,掌握下列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1. 常(1)常从人寄食饮 常:经常 (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常:同“尝”,曾经2. 数(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数:多次,屡次(2)饭信,竟漂数十日 数:

2、几(3)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命运3.患(3)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患:祸患(3)数月,亭长妻患之 患:厌恶4.具(1)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具: 准备(2)夫人具以语平原君(魏公子列传) 具:同“俱”,全5.众(1)众辱之曰 众:当众(2)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众:多(二)词类活用乃晨炊蓐食 (晨,名作状,在早上;蓐,名作状,在草席上)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饭,名作动,给吃饭) 众辱之曰 (众,名作状,当众)(三)特殊句式判断句格式:“者,也”例: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淮阴侯列传)“,也”或“也”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3、刺客列传)“者”例:孔子贤者。(孔子世家)“者也”例:成安君,儒者也。(淮阴侯列传)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 “乃、则、必、亦、即、诚、皆”等副词表判断例: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淮阴侯列传)没有判断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例: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句:且陛下所谓天授也,非人力也。(淮阴侯列传)译 文: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迁移句: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译 文:这是人,骂他是畜生所生,有比这更大的侮辱吗?拓宽视野论韩信悲剧命运的必然(上)马麦贞二千二百年前,一代名将韩信

4、在楚汉之争中帮助汉王刘邦夺取天下后又被刘邦所杀,成为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最典型的事例。韩信的可悲结局既让后人叹息,更值后人深思:韩信的悲剧命运是否可以避免?怎样才能避免?当然,人们会较多地谴责刘邦的不仁不义,卸磨杀驴,同时还可以理解刘邦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杀韩信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韩信毕竟在最后有了谋反的事实。当然,站在韩信的立场上,后人也许更为韩信不听蒯通之言而深感遗憾。那么,造成这一悲剧命运的究竟在韩信本人,还是在刘邦呢?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做出回答:是韩信自身的悲剧性格导致了他必然被杀的命运。 应该说,司马迁笔下的韩信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韩信出身贫贱,但他既不做工,也不务农;既没有

5、优秀的品质被推举为官吏,也没有兴趣靠经商来谋生。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前那短暂的“太平”时期,韩信作为一个男子汉,连自己的吃饭问题也解决不了,要寄食于人,甚至要靠在水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接济他饮食。他贫穷而游手好闲,自然被人瞧不起,以至身佩刀剑而蒙受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这一切,应该说是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持他: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他对接济他饮食的老妈这样表示:我必定会有重重地报答你的时候。韩信自信有才,也确实真有才干;但他的才干只能在天下大乱的战争中才能发挥。所以,他带着刀剑随时在等待这一机会的到来。 秦的暴政终于使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最短命的王朝。农民起义爆发了,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并

6、起,并最终成为楚汉两大势力的较量。这一切成为韩信展现自己军事才华的社会大舞台,也成为他改变自己命运、谋取功名富贵的最好时机,但同时也为他的悲剧命运拉开了序幕。因为天下大乱必然会有天下大治,一旦天下统一,没有了战争,韩信的军事天才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的人生价值也就再难体现。此时的韩信必然会有失落感。但他除了军事打仗之外,又没有别的兴趣爱好,也不去培养别的兴趣爱好。所以,当他做了楚王,到封地之后,并不去致力于经济的发展或文化建设,而在到各县邑巡视时,却要“陈兵出入”(刘邦第一次诱捕韩信,借口为“人告公反”,不能说与此无关)。他在军事方面的突出才干和他对用兵打仗的唯一爱好必然会使做了皇帝的刘邦深感

7、不安。所以,对刘邦来说,项羽最后的失败也就意味着韩信已从一个不可缺少的将才变为一个隐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因而刘邦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袭夺齐王军”,使当时身为齐王的韩信失去了统帅大军的兵权。这实际是刘邦实施杀韩信的计划的第一步。所以,韩信的悲剧命运首先在于他的军事天才和对用兵打仗的浓厚兴趣。这对于当时的社会统一是件好事,战争可以因为韩信的出现而早日结束,但对韩信本人来说,已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韩信悲剧命运的必然还在于他对功名富贵的强烈追求以及获得后的无法割舍。原本贫贱受辱的韩信靠自己卓著的功勋被封王,这在当时是天经地义之事,韩信也以此为满足。但韩信在这一点上恰恰表现了政治上的头脑简单:他只想

8、到自己被封王是天经地义的,却看不到自己被封王之后的潜在危险刘邦岂肯让自己这样的军事天才长久为王?而他把功名富贵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正好为刘邦所利用,最终置自己于死地。刘邦先夺了韩信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既而又找了一个“人告公反”的借口把韩信降为淮阴侯。当韩信觉察到自己的命运有危险时,他一方面“自度无罪”,另一方面又逼死了在他那里避难的楚将钟离昧,带着钟的首级去见汉王,以表明自己并无反心。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保住自己已有的王位。但刘邦还是把他绑了,到洛阳之后才赦免了他,把他降为淮阴侯。刘邦的这一做法可谓手段高明。刘邦很清楚,此时杀韩信,时机尚不成熟。天下刚刚太平,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韩信谋反,杀韩信

9、不足以服天下人,反而会引起其他诸侯王的反感与不安,引起天下人的非议,对自己十分不利;故尔先放韩信一马,一来造出韩信有反心的社会舆论,二来还可以表现自己的宽容大度。刘邦深知韩信的性格,由王降为侯,必然大为不满,进而担心将来连侯也保不住,必然会由“人告公反”成为事实上的谋反。刘邦果然等到了这一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以此表达心中的怨恨。他希望刘邦有所体会,却不知这正是刘邦的意图,即利用他对功名富贵难以舍弃的心理诱使其反叛,最终能以正当的理由杀掉他。韩信恰恰是按照刘邦为自己设计的轨道走了下去。他“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羞与降、灌等列”。韩信自恃其才,自恃其功,认为自己与周勃、灌婴同为

10、诸侯是耻辱,他终于按捺不住地选择了陈郗合谋造反的错误做法,为刘邦实施对自己的诛杀提供了充足而正当的理由。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曾经上演过无数君杀臣、臣弑君,以及兄弟相残、父子相残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围绕争夺君位或保持君位展开的。刘邦杀韩信,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皇位不受威胁。那么,韩信是否存有篡夺皇位的野心呢?司马迁非常巧妙地否认了这一点,他用韩信本人的话表明韩信颇有自知之明:韩信曾向刘邦承认自己只是善将兵而已,而说刘邦却是善将将;并且受君权神授的观念影响,认为刘邦做皇帝并非全靠人力,也是天意。既然如此,韩信就不是为了取代皇位而谋反,他的谋反只能是因为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并且有可能全部丧失,而他又认为自己成为王侯乃理所当然。所以,韩信反叛刘邦完全是因内心的不平和担忧,却不知此举正中刘邦的圈套,落了个被夷三族的下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