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案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53519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仪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明礼仪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教育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动问好 街口街城郊小学李月娥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讲文明、用礼仪,是一个班级班风的体现,是学校校风的体现,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主动向人问好是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说:做人要有礼貌,向到长辈等要主动向人问好,但现实中却有许多孩子不愿开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嫌麻烦,懒开口;二是性格内向,不敢主动;三是怕别人笑话。以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去让孩子们主动开口问好:1、讲故事,思想渗透:充分利用班会,通过

2、相关的名人文明礼仪故事,让孩子们在听中感悟,意识到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班级校风的体现;2、教师榜样作用:有次我和往常一样再次利用课余时间强调礼仪问题。当讲到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时有一位同学却说了一句令我十分吃惊的话:“老师,为什么每次都是同学们向老师问好,而老师从来不向我们问好呢?”若是以往我肯定会严肃的说:“我们是老师,你们是学生,同学们尊敬老师是规矩,难道还要老师向你们问好不成?”可这次我却没说出口。还有些同学说:“有些老师我们向他(她)问好,他们连瞧都不瞧我们一眼就走了,我们为什么要向他们问好?”孩子们的天真和直白,让我着实感到很震惊。小学生已经懂得尊重是相互平等的。老师们

3、有时的疏忽也许会给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理解的创伤,更有甚者可能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她)的都有。想想这时的师生关系会怎样呢?于是每天我主动带头向学生们问好,走道上遇到也微笑着向他们点头问好,放学大声地跟孩子们说再见。刚开始,一个一个地向他们问好,学生们感到非常的愕然,见我总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了笑,但几次过后,他们比我更主动了,遥远就向教师打招呼。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放学,我总能听到一声接一声清脆的“老师再见!”。3、鼓励:每一个都喜欢听别人的赞扬声,孩子们更喜欢。在班上、在操场上、在楼梯口边、在洗手间等等的地方我都会注意观察哪个孩子特别有礼貌,见到人会主动问好的。对于这种的孩子我会大力的表扬,让

4、其觉得这样做确实很好,从而带动更多人的参与进去。做多了,自然就成为一种习惯了。而这正是我们所需培养的。细节礼仪课桌椅街口街城郊小学李月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平时细节、行为上的不断自我约束。记得以前见过一个故事:有位年青人去大公司面试。来到现场发现,人潮涌涌,整个面试大厅挤满了人。而最后成功的却只有他一人。惊讶之余,他知道了自己被选上的理由,原因是人走时只有他主动地把自己坐的椅子放回原位,而其它人却人走了事,椅子横七竖八地立在那儿。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自己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用人单位看中他的就是他个人素质的修养。他这样做维持

5、了公司的形象,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做事有头有尾。虽说将椅子放回原位是件小事情,可是能够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记得这事的人却不多。要培养我的学生们养成这好习惯,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思想教育:这是必不可少,我曾花了大量时间去让学生品味这故事,让他们在讨论中去认识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常提醒。渐渐地孩子们就明白到老师很重视这件事,他们自己也会开始关注这事。2、竞赛刺激习惯的形成: 通过语文教学的渗透,学生对男女竞赛非常重视,而我正是利用他们这点,每天的做操、上体育课、开会等机会去检查他们的椅子的情况,看看他们人离是否记得将椅子放回原位。每次发现不记得者,我必会记人名,等上语文课时抽出一点时间讲这事,并相应扣分。而对于“重犯”者就需要特别关注了,有进步当然及时表扬,但屡次再犯就要针对个人采取相应的教育。3、勤: 学生勤,为了养成习惯;教师勤,为了养成习惯。这事不是说一两天就行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需反复地提醒,所以只能多下功夫在班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