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53402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及反思1.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树立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二)在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深入浅出的论证特点和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三)能针对当前的某一一社会现象或思想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教学重点(一)从结构思路人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二)从语法修辞人手仔细揣摩语言艺术。三、教学难点(一)作者为什么绕一圈先淡送去主义,最后才谈拿来主义。(二)第3段的类比。(三)第4段的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略)。多媒体展示课题和鲁迅肖像(

2、二)研讨新课:理清结构思路1、从朗读理解人手第一步:浏览全文,找出所有的主义,看拿来主义在哪里开始出现。(学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现)第二步:抽学生朗读5段以的内容。要求:A划出生亨新词和4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委点理清作者思路;C、比较自己的思路是否与作者相似第三步:逐一落实上面三个问题第四步: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刚才渎的内容,作者紧扣题目展开议论,显得完整而紧凑,但作者为什么从这里写,前面是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五步:抽学生朗读1-4段要求:A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要点;C体会这一部分的作用。第六步:逐一解决以上三个问题2、从对比分析入手第一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

3、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驳错误观点,叫驳论;后半部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主张、叫立论;这里的驳论是为立论服务的。第二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A、两部分部在摆事实,讲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实是客观典事例,(用多媒体打出当时报纸的画)后部分既有客观典型事例(多媒体展示英国的鸦片、德国的枪炮、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的画面),又有虚拟的比喻(多媒体展示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办的画面):B、前半部分用类比论证,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论证具体是怎样类比、怎佯比喻的,课后预习,下节课体研究。(三)总结归纳1、概括全文内容第一步,学生讨论问答,教师板书要点第二步,

4、教师归纳,为什么提出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对继承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完全一致,那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2、总结本堂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思路和结构的区别: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线索,而结构则是文章写好后形成的段落层次,是思路的体现。我们写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头脑里勾画出蓝图,然后按图施工,完成结构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研讨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了什么,知道了立论性议论文应该写些什么。本堂课我们主要研讨鲁迅先生写拿来主义是怎样写的,

5、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们学爿和借鉴的。(二)研习新课1、鲁迅先生的杂文短小精悍,难读懂,难读透,本文却显得深入浅出,其原因,除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还成功运用了类比和比喻的论证方法。(1)研讨第三段的类比论证第一步:齐读第三段第二步:掌握类比的特点和格式第三步:将本段归纳为标准的类比推理第四步:学生独立完成一段类比推理,如用火星与地球类比,得出结论(2)研讨第8-9段的比喻论证第一步:齐读这两段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沦证、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第三步:找出喻体,参考课后练习题第四步:一一推出本体第五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第六步:请你用比喻沦证中小学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鲁迅先生的杂文如投枪似匕首

6、,主要体现在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上,下面我们来体会鉴赏第一步、抽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说明鲁迅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多媒体展示友邦惊诧论中的嘲讽语句)第二步、举出本文具有幽默讽刺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独立看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第三步、应怎样运用幽默讽刺、区别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今天的不同,区别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不同。3、鲁迅先生的杂文短小精悍,与他准确的遣词造句是分不开的。(1)辨析第四段中抛来、抛给、送来。(2)体会第1段中挂、捧送几个动词的准确。(3)品评第2段的好、第8段的孱头、昏蛋、废物、第l0段的使用存放、毁灭等的精当这些词语,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

7、换,实在是恰到好处。(4)造句更注重短句与长句、单句与复句,整句与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读来既气势恢宏,义抑扬顿挫。(三)概括总结1、教师总结本堂课内容,然后分组朗读课文。方法: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第一部分,一组读第二部分的。要求:读出句式,读出语气,读出激情。2、教师总结整篇课文教学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课题里,要有大量的事实、数据,要运用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适当引入新术语,新概念。2.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

8、什么,不该引进什么。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教学难点如何拿来。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教学基本设计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

9、,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生: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

10、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寻找标志3、哪几个段阐述怎样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第8、9自然段。拿来主义者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关键合并同类三、对比分析,学习论证-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1、提出问题:请你速读第一部分,尝试用一句话阐述,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拿来对于这个问题,未深入研读文本的学生可能答不上来,2、抛出第2个问题:在阐述拿来主义之时,作者阐述了哪几个主义这几个主义的主体是谁,各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

11、。3、文章主体是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还要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送来主义明确手法: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形成对比,作下铺垫。(正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行不通,都有害于中国文化,甚至导致误国亡国,所以要拿来。)四、还原比较,揣摩喻证-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1、齐读第8、9段。2、还原。将比喻论证还原为抽象的平实的道理。(设计说明还原目的:一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下,明白比喻论证中阐述的道理,二是领略比喻论证的妙处。知识基础:学生学过寡人之于国也与劝学,对比喻论证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方法:教师引导示范后,小组讨论完成。)3、对比。还原后大致如:有人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不敢接触、不敢选择,这

12、样的人是懦弱无能的;有人全盘否定,盲目排外,这样的人是昏头昏脑的;而有的人却全部接受,崇洋媚外,这样的人是废物一个,拿来主义是全不这样的。他先是占有,然后挑选。对于.比较后明确:比喻论证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寻味,使读者为之折服。4、创新。尝试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请学生作评委,评出创意奖。抛砖引玉:也可将对待文化遗产用使用大河里的水来打比方.5、拓展。用比喻的方法 论证下列观点:对外开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乘虚而入。抛砖引玉:给窗户装纱窗给电脑装防火墙。.五、拿来精华,延伸拓展。思考:现代社会拿来主义又有什么新的内涵试举一例

13、说明拿来主义在个人生活、国家事务中的运用。3.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学反思最近上课讲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以下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

14、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方向远比方法重要,但是,方法的指导决不可忽视思路解析法是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总结,是完全原创的我采用的是演绎法而非归纳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

15、他们提示了一个思考与总结的范本人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我反省一下,我的设计是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设计的,不知能不能给别人以借鉴?还有用三个?结构课堂的思路虽然清晰,但是否让人觉得有点繁琐呢?4.高一上册语文拿来主义教学反思在网上看到了*老师关于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于是照搬照抄地上了两个课时。就这个教学设计来看,于漪老师的课显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骤提问,既有学生的讨论,也有老师独到的见解;既重基础知识,又重文本解读。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个教学设计无疑是典范。但是,即使是名 师的教学设计,那也只是适合她自己的风格,满足她自己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可以参考,却不能复制。现在,网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