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结题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53285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欣赏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欣赏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题报告 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题结题报告1.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审美情趣关键词界定:关键词之一: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 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 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之二:审美情趣是由“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审美情趣是人 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和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趣味”这个词,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从味觉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

2、。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早就 出现了用味觉来类比审美感受的说法。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趣味”一直具有审美鉴赏 力的含义。朱光潜曾指出:从罗马时代开始,西方一直把审美能力称作趣味。因此,我们可 以看出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包括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它体现了审美个体的偏爱、倾向性、 选择性和审美鉴赏、审美判断,具有个体差异性、差异的范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对 学生的审美教育,最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课题名称解读:“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 知音乐等审美教育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 生高尚的审美情趣。2.

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欣赏应内化为学生情感,教学生 学做人,而现状不能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 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这些活动又不是人 人能够驾驭,做得到位的。还没有深化,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伴随着新 课改的东风,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 感,提

4、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聆听欣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 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内化学生心灵。为终 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现代的音乐教育倡导“人性的回复”,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通过音乐的感染,教师与学生一 起共同感受美,创造美,以美来丰富生活。小学生正处在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 基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可塑性最长的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通过音、

5、画、舞结合的综合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象、讨论发言、 表演,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发挥个人所长,能说则说、能画则画、能舞则舞充 分表现自己,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深入踏实,学生真正成了欣赏课的主人,这对提高欣赏 课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以审美教育思想为指导: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准确的审美观点。(2) 以新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据。(3) 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4. 课题研究过程:(一) 准备阶段(2010年5月-2

6、010年6月)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学习相关理论,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研究方案。(二) 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0月)按实验目标实施方案,分析实验过程,及时反馈信息,积累资料。(三) 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整理资料,分析研讨,完成课题研究论文。5. 研究方法:(1) 实践法: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律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 进行改革、完善。(2) 调查法: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 的音乐课。(3) 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 好音乐课

7、的有效对策。(4) 文献法: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 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5) 总结法: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6.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上的收获1. 学生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学会关注中音乐的情感因素,包括情绪,学生选择听真情实感的 音乐和愉悦身心的音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2. 课堂焕发生命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 学生善于并喜欢与老师交流,勇于提出问题。3. 教学质量获得提高。在音

8、乐课开展之后,各班的教学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花 在组织教学的时间少了,音乐活动开展的多了,喜欢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了。4.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得到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学会利用音乐进行情绪调节,促进情感的和谐 发展。通过音乐活动,在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上都有一定的发展。(2) 师资建设上的收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使“教书匠”逐渐转变 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3) 促进课程发展。改变教学与生活化分离的状况,使教学、科研、生活融为一体。-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也是一种微科研;大多数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新教材,根据教材设计互融

9、问题,编写教 案。7. 课题研究的经验与体会(1) 我们应该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 似生活情景的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通过音乐和日常生活的连接,丰富自己的 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感受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 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 我们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增强音乐的实践意识,运用所学音乐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去喜欢音乐,进一步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3) 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

10、活情境转化,更多联系 学生的生活环境去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的通俗音乐、影视音乐、电脑音乐等 内容,让学生学会探索出处理现实音乐生活的诸多实际问题。(4)重视情感教育的策略: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 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一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 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 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 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体验,勇于表现。(5)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阔、开放

11、式的音乐学习,把学 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比如去剧场看戏,去看爷爷奶奶的秧歌、腰鼓队 表演,去欣赏多彩的音乐会等。(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实 践活动,以增强他们的美感体验。篇二:民歌欣赏结题报告民歌欣赏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择: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很落后,常常 表现出不屑一顾,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针对部分高中学生认为 民间歌手的演唱很土、很落后,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总结 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爱民族音

12、乐文化。二、研究的意义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 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 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奠定基础。三、研究对象:高一年级四、研究过程:(1)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通过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 方法

13、。(3)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民歌,了解民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五、研究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探究法、聆听法、演唱法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 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并把这种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真善美的最高艺术审美价值。六、研究的结果:整个研究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探究教学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 精神,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 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学生对音乐诸多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信息技 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激

14、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层次,清晰地 认识、了解音乐风格及思想内涵。使其艺术审美由最初的感知认识到理性认识,最终,使情 感得以升华,增强了审美能力,提高了审美品味和修养,教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篇三:农 村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盱眙县官滩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意义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数学观念如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数学审美意识等,也具有精神 领域的功效,它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数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5、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 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1. 通过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文化渗透的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施 新的课程标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 主动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 也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从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有利于改进教师自己的

16、教学行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二)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从国外看,欣赏教学在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文献资料查阅中我们发现:苏联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 美的教育。”苏联教育家卡洛夫有五部教学法。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 卡巴列夫斯基,强调用音乐学科本身的规律特点来教育学生,他提出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 体系,根据不同年级设立了音乐教育大纲,重要内容为音乐的三大支柱就是“歌曲、舞蹈、 进行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不同年级音乐的要求。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 提出“民族音乐教育”。他认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应该把歌唱的精神教给所有的人,使所有的 人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