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53273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现代,新贸易理论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凯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凯恩斯 理论内容:有效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政府投资-推动生产资料 消费需求-政府退税-增加消费资料 增加的国民的收入总量会等于原增加投资的若干倍,称为乘数理论.凯恩斯的追随者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顺差有收益,逆差有害.由此提出拉动一国GDP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他的理论是市场是不完善的,市场是带有罪恶的,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完全的,还必须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脚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当时在西方世界的一片争议声中被采用了. 经济学的巨著叫就业利

2、息和货币通论. 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凯恩斯理论政策的核心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在财政政策方面,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主张增税、减少财政支出,以减少投资和消费。在货币政策方面,在萧条时期主张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在高涨时期主张减少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息率以限制投资。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了“赤子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增加的支出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使个人收入增加,即使经常出现财政赤字也无关紧要。他主张通过变动

3、政府支出和收入,调节经济。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过渡 政府的钱是从哪来呢,是靠举债大量的内债和外债所以凯恩斯理论最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形成了大量的财政赤字,凯恩斯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他肯定要引起通货膨胀, ,第三凯恩斯他的追随者在谈出口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主张是奖出限入,要奖励出口更多的出口限制进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非常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 现代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伯尔特尔俄林提出的,因此这一理论常常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简写成HO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每个国家应该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

4、)从事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要素禀赋丰裕的商品,输入要素禀赋稀缺的商品。因为要素丰裕就意味着这种要素供应量大,价格比较低,密集使用这种要素才能做到产品成本低,在国际贸易中才能获利,相反,要素稀缺,供应量小,价格就比较高,成本高因此需要进口。 现代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和直接基础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的价格不同。当两国间的价格差别大于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时,则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 (3)不同商品生产中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

5、置,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是不同的,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劳动生产率决定,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要素稀缺程度的不同而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生产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商品贸易的趋势是消除工资、地租、利息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现代贸易理论 HO定理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

6、品。这意味着,A国出口商品X是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劳动是A国比较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同样的,B国出口商品Y是因为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且资本是B国比较丰富和便宜的要素。现代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要素禀赋理论 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观点国际贸易所以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国与国之间他的生产要素的多少不同,所以我们把他的理论也叫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我们的生产和经营是要具备三类要素,就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所以土地的价格叫地租,劳动力的价格叫工资,资本的价格叫利息,我们所说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就是生产要素的多寡. 现代贸易理论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他

7、们的理论的结论是什么,国与国之间在开展国际分工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在生产要素中多的那部分并且用来出口,他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价格的差别也主要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中国劳动力丰裕所以劳动力的价格就便宜我们所以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主打的出口产品. H-O理论它在中国的借鉴意义 世界上两类农产品生产的国家:新大陆国家和传统农业国家 种植业-土地密集型-中国没有优势 养殖业-劳动密集型-中国大有优势 H-O理论,它实际上非常重要的是表现在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了国际贸易所以发生,所以它这个理论应该说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现代贸易理论 美国的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我们为了纪念他把H-O理

8、论后面,又加上了S叫H-O-S理论,他的理论我们叫它要素价格均衡化理论,萨缪尔森的的提法就是长期进行国际贸易的两个国家,虽然生产要素不可以移动,但是这种要素密集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可以移动的,最后的结果虽然生产要素不能移动但是用这种要素密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最后会取得一致,也就是说资本会取得同样的利息,土地会取得同样的地租,劳动力会取得同样的工资他说这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必然, 里昂惕夫用二战以后美国二十年来出口的主要产品进行对比,最后他得出来一个惊人的结论,美国是一个世界上资本最多的国家但是为什么在二十年中,它恰恰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为最主要的产品,这是为什么?里昂惕夫他认为这种做法,

9、有H-O理论并不能说明.所以他说这叫里昂惕夫之谜. 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新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格鲁贝尔 理论内容: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同种产品的异质性. 二战后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发达国家.2.战后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3.交通运输和通讯产业.新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产业内理论认为,HO理论只是研究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HO理

10、论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参加贸易的现象日益增多。在一般情况下,出现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2)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原因。 (3)获得规模效益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 (4)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基本含义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Economies of Scale and Trade Theory),是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

11、20世纪7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二)假设条件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 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如,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这种规模经济的取得,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提高赢利水平。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各国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企业便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更加专业化地

12、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 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一种垄断和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在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的市场结构是垄断和竞争混合并存的市场,而这类市场又可分为:垄断竞争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

13、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从分配的角度入手同时分析生产和贸易.市场=购买力+购买欲望新贸易理论 需求偏好相似说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瑞典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提出的,他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发展的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需求决定成本,从而创造比较优势的思想。他在分析一种产品从发明到引进,以及该产品进入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是和一些国家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的。根据这一理论,他着重说明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当大的部分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14、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和市场。2.出口市场的形成是因为与国内市场有着相似优势。3.人均收入水平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而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又决定贸易关系。4.进口国通常会成为下一个出口国。新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威尔士和弗农 理论内容: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发生的可能. 第一阶段:产品的创新阶段-人才-美国-知识密集型 第二阶段: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资本-其它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日本,德国) 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价格-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中国) 第四阶段:产品衰退阶段.标准化,技术扩散.周期结束.新贸易理论 产品

15、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易斯威尔士和雷蒙德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至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分析产品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和出口,以此说明国际贸易的流动方向,他们将市场营销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它是关于产品生命不同阶段决定生产与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微笑曲线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碁”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以作为宏碁的策略方向。经历了十年多,以迄今日施施振荣先生将“微笑曲线”加以修正推出了所谓施氏“产业微笑曲线”以作为台湾各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所谓的“微笑曲线”其实就是“附加价值曲线”,即通过品牌、行销渠道、运筹能力提升工艺、制造、规模的附加价值,也就是要通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渗透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后来“微笑曲线”理论被广泛用来阐释在各行业中都存在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等要素对产品价值的提升。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 推进因素-科研,人均医疗,科研院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