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53235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起源于三个希腊文字:ge代表地球,morphe代表形态,Logos 代表学科。因此,地貌学是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陆壳地貌类型 平原:地面起伏微弱的广大平地,海拔0-600 米 高原:地面海拔高程在600 米以上的平原 山地:四周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由山顶、山麓、山坡组成,海拔高程在500 米以上,分 为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丘陵:相对高程100 米以下或绝对高程500 米以下的孤立高地。 盆地: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地形低平的地区,盆地与周围山地高差大雨500 米。 台地:具有坡度较陡的台坡(一般大于10度)和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小于

2、7度)的隆起 地貌。山的形态分类名称绝对高程(m)极高山5000高山3500-5000中山1000-3500低山500-1000几个概念:1 构造运动 tectonic movement: 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地壳物质的运动,并产生了 各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地壳活动。2内营力endogenic force:由地球内部能量(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能等)所 引起的地质作用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地震等,都是内营力作用导 致的。3外营力exogenic force:地球表面以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 水、生物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外营力作用总趋势是

3、削平山岭、填塞低地、夷平地表,使地表 元素发生迁移、分散或富集。地貌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地貌学定义: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第二章 坡地地貌 坡地地貌:坡地上的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有 时又叫重力地貌。坡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可分成两个阶段:1 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2 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

4、崩塌。根据坡地的物质组成分为:1 崩积物崩塌 这类崩塌是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砂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 当有雨水侵蚀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2 表层风化物崩塌 这是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沉积物崩塌 有些由厚厚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松散,形成 崩塌3 基岩崩塌 在基岩山坡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分为1 散落型崩塌 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 成的陡坡,常常形成散落型崩塌2 滑动型崩塌 这类崩塌沿一滑动面发生,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3 流动

5、型崩塌 降雨时,斜坡上的松散岩屑、砂和粘土,受水浸泡后产生流动崩塌。滑坡 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 下滑动,称为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1 地下水2 地表水3 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 地震5 人为因素醉汉树:滑坡体上的树木,因滑坡体滑动而歪斜,这种歪斜的树木称为醉汉树。 马刀树:如果滑坡形成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歪斜的树干又会慢慢长成弯曲形,叫做马刀 树滑坡的发展阶段1 蠕动变形阶段: 斜坡上岩(土)体的平衡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有些部位因 滑坡阻力小于滑坡动力而产生微小滑动。随着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裂隙 形成后,地表水下

6、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逐渐形成2 滑动阶段: 滑动面已形成,滑动体向下滑动,滑坡前缘形成滑坡鼓丘,一些滑坡裂隙也 相继出现,裂隙错距不断加大,在滑动面的下方出口处,常有浑浊的地下水流出3 停息阶段:滑坡体滑动后,不断受阻,能量消耗,滑坡体趋于稳定。滑坡停息以后,滑坡 体在自重作用下,一些曾滑动的松散土石块逐渐压实,地表裂隙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 变缓,甚至生长植物。滑动时一些东倒西歪的树木又恢复正常生长,形成许多弯曲的马刀树 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土屑蠕动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第三章 河流地貌 河流:地表

7、线形凹槽内天然流水的通称。河流作用是塑造地貌最普遍最活跃的外营力之一。从整个流域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下游河床坡度 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段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横向环流(helical flow pattern):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 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波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 生漩涡流。沙波sand wave:河流河床底部泥沙以集合体方式向下游移动的形式,也叫沙浪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

8、的作用。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统称为河流的侵蚀 作用:1 冲蚀作用(cavitation, hydraulicking (水力冲蚀)2磨蚀作用(abrasion or corrasion)3溶蚀作用(corrosion)河流侵蚀按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vertical erosion)和侧方侵蚀(lateral erosion)两种。1 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 时进行,也可以从源头开始,或从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又称向 源侵蚀(溯源侵蚀)。2 侧方侵蚀也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

9、谷展 宽,或者形成曲流。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水 流搬运的方式有三种:1 推移:推移是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河床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 压力作用所致。2 跃移: 跃移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3 悬移:悬移是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同时进行、错综交织在一起的 ,但河流不同段落有差别, 一般而言: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曲流河段内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bed):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 base level):河床纵剖面是

10、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 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 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erosion base level)地方侵蚀基准面(local base level):就各个河段而言,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或支流汇入主 流的汇口处等等,它们都起着控制上游河段下切的作用,可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local base level);终极侵蚀基准面:控制一条河流下切最深的一点高度,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扩展,即向(溯)源侵蚀, 河床纵向坡度变大;当侵蚀基准面上

11、升时,水流搬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河床纵 向坡度变小河床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影响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河床中形成各种地貌,如河床中的 浅滩与深槽、沙波,山地基岩河床中的壶穴和岩槛等1 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有的分布在岸边,称边滩;有的分布在 河心,称心滩。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称深槽2壶穴(potholes)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3 岩槛: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底部河床平面形态有:1 平直的(straight)2弯曲的(meandering)弯曲的河床称曲流(meaders)3分汊的(braided)分汊的河床称辫流(braided river河

12、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floodplain)河漫滩的形成阶段:1 边滩阶段: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凸岸地段也因流速较缓而堆积, 形成滨河床浅滩(边滩):。2雏形河漫滩I: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主要沉积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 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到河流下游3雏形河漫滩II:随着河谷进一步展宽和河漫滩位置抬高,滩上水流流速变小,只有较细的 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占1580%)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泥石流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快(每秒数米),历时短暂

13、(数小时) 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下游出山口堆积成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 很大危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 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物质来源2 暴雨和洪水润滑作用3 陡峻的沟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泻洪积扇: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平面呈扇形的堆积体,称洪积扇河口区:河流入海或入湖的地段,是河流和海洋或湖泊相互作用的区域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高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 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阶地第四章 岩溶地貌 岩溶:是指地

14、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 现象岩溶地貌:原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喀斯特原是亚得里亚海北端东海岸石灰岩高原的 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J.司威治(Cvijic) 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各种石灰岩地形,并把这种地貌叫喀斯特。以后,喀斯特一词便成为世 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1966 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斯特改为 岩溶地表岩溶形态1 溶沟: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2 石芽: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称为石芽。 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由全裸露石芽过渡为半裸露石芽,再到埋藏

15、石芽。3石林(stone forest; pinnacle karst): 一种非常高大的石芽,它是在热带多雨气候条件下形成 的。云南路南石林,高达2030m,密布如林4 落水洞: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 行溶蚀并伴随塌陷而形成的5 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 十米,深十几至数十米。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果通道被粘土和碎石堵塞,则可积水 成池6 溶蚀洼地: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7 岩溶盆地是指岩溶地区的一些宽广平坦的盆地或谷地。8干谷(dry valleys):岩溶区的干涸河谷9盲谷(blind valleys):在岩溶区,河谷上游的水流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河流流向的 前方又有一陡坎阻挡,陡坎下方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河 谷,称为盲谷10伏流(underground stream):转入地下的河流暗流段,叫伏流11 峰丛:由上部为耸立的锥形山峰和下部为相连的基座组成12 峰林: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13 孤峰:岩溶区的孤立石灰岩山峰关于峰林地貌的发育,通常用地貌循环理论来解释 峰丛是岩溶发育初期由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扩大而成,所以峰丛洼地之间的相对高度较 小,山峰下部有尚未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