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2869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__高考题选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1.(2008山东文综,31)(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2.(2008海南,26)(10分)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3(20

2、07山东文综,31)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4(2007海南,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下图)。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

3、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4分)(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6分)答案:(10分)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6分)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的描述。第题,问题本质是考查涝渍灾害形成的原因。首先从

4、自然因素分析涝渍的原因,主要是气候与地形因素,影响了降水情况、上游来水情况、向下游泄水情况,从而造成涝渍。再从社会经济条件考虑成灾的后果,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则受灾较重。第题,问题本质是考查涝渍灾害的预防措施,应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考虑。误区警示:第(1)题不会从图示中发现灾害分布区与河流的相关性,导致找不到切入点;还会出现只回答自然原因,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原因。第(2)题由于对教材相关知识记忆不清,出现不准确的作答。答案:(10分)(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

5、降雨。(4分)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 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6分)解析:本题考查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移动,防洪工程蓄洪区分洪的作用。第题,首先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洪水”,而非“洪涝”、“洪灾”,以免答非所问;其次注意从材料和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图中的“淮河干支流”,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就可以结合多雨和水系特征作答。第题,围绕“防洪”,从“分洪的作用”、“控制工程的功能”、“新河的功能”三个方面回答。答

6、案:(10分)(1)区。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3分)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蒸发旺盛。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4分)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3分)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题,研究题意可判断本题的“最严重”的对象应是“灾情”,而不是单纯的干旱问题,排除西北地区。“最严重”范围应是指在中国范围内,A表示“占本区的百分比”,可以排除其作为旱灾最严重的依据。因此只有过B、C进行判断区域和理由。第(2)题,只要能联系华北的春旱和长江流

7、域的伏旱即可。当然如果学生有试图回答其“连旱”的成因也无不可。第(3)题,春旱可以引发沙尘暴、盐碱化、森林火灾等问题,该题定位在东北,又是“最主要”的次生灾害,结合本地是我国主要林区及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0分)(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2分) 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2分)(2)西南(偏南、偏西)(1分) 东北(偏北、偏东)(1分) 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2分)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第题,要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及时准确地预报”、“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两个关键语句,语言上再略作加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题,20时台风在B地登陆,下午时台风中心位置在哪儿?题目信息中没有说明,因此,A、B两地的风向就不能准确判断。假如台风中心在A正北,A吹西南风,B地为偏北风。分析“影响”类问题时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即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