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52709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本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1 混凝土用砂石实验一、实验依据及目的 根据GB/T14684-2001建筑用砂和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对混凝土用砂、石进行实验,评定其质量,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二、取样与缩分 1取样 骨料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取样。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除去,然后从料堆或车船上不同部位或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或石子16份。砂、石部分单项实验的取样数量分别见实表1-l和实表1-2。实表1-1 砂分项实验的最少取样量实验项目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最少取样量(g)4400260050001000实表1-2 石分项实验的最少取样量(kg)实验项目最大粒径(mm)101

2、6202531.5406380筛分析1015202030406080表观密度888812162424含水率22223346堆积密度4040404080801201202缩分 砂样缩分可采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四分法缩分的步骤为:将样品放在平整洁净的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摊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然后在饼上划两条正交直径将其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取其对角的两份,按上述方法继续缩分,直至缩分后的样品数量略多于进行实验所需量为止。 石子缩分采用四分法进行。将样品倒在平整洁净的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合均匀。堆成锥体,然后用上述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多于实验所需量。三、砂的实验 (一)砂的筛分析

3、实验 1. 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天平(称量1000g,精度1g);摇筛机;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浅盘;硬、软刷等。2. 试样制备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比,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3. 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好的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最上一只筛上。将筛在摇筛机内固紧,摇筛10min左右。 (2)取出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按此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如无摇筛

4、机,也可用手筛。 (3)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筛分前试样总量的1。 4. 实验结果评定筛分析实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按下式计算细度(精确至0.01): 细度模数()= 式中1、2、3、4、5 、6分别为5.0、2.5、1.25、0.830、0.315、0.160(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筛分实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实验,细度模数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

5、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实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实验。 (二)砂的堆积密度 1. 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10kg,感量1g)、容量筒(容积1L)、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烘箱、漏斗、料勺、直尺、浅盘等。 2. 实验步骤 (1)取缩分试样约3L,在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容量筒质量m(kg),精确至lg。 (3)用料勺或漏斗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出料口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cm,直至试样装满超出筒口成锥形为止。 (4)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3

6、. 实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砂的堆积密度(精确至10kgm): 四、石子的实验 (一)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孔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和2.50mm的圆孔筛);天平(精确至试样量的0.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浅盘等。 2试样制备 实验前用四分法缩分至略重于实表4-3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实表4-3 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重量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重量不少于(kg)2.03.24.05.06.38

7、.012.616.03实验步骤 (1)按实表4-3规定称取试样。 (2)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3)称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实验结果计算 筛分析实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 (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计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累计筛余百分率(

8、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二)石子的堆积密度 1主要仪器设备 磅秤、台秤、容量筒、平头铁铲、烘箱 2实验步骤 (1)称容量筒质量m(kg),精确至10g。 (2)取烘干或风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铁铲将试样距筒口5cm左右处自由落人容量筒,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以合适的颗粒填人凹陷部分,使表面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kg),精确至10g。 (3)实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石子的堆积密度(精确至10kgm)。以两份试样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实验结果,精确至l0kgm。 实验二 砂的含

9、水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砂的含水率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 天平称量l000g,感量lg;3. 容器如浅盘等;4.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m及1. 25mm的方孔筛各一个;5. 洗砂用的容器。三、实验步骤砂的含水率试验(标准法)由密封的样品中取各重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人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3).砂的含水率(标准法)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式中:WC 砂的含水率(%);m1容器质量(g);m2未烘干

10、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m3供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实验二 砂的含泥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砂的含泥量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 天平称量l000g,感量lg;3. 容器如浅盘等;4.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m及1. 25mm的方孔筛各一个;5. 洗砂用的容器。三、实验步骤砂中含泥量试验(标准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砂、中砂和细砂的含泥量,特细砂中含泥量测定方法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样品缩分至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 (m0)的试样两份

11、备用。含泥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人饮用水,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人公称直径为1.25mm、80m的方孔套筛(1.25mm筛放置于上面)上,滤去小于80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砂粒丢失。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知道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m筛放在(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

12、并装入浅盘,至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m1)。砂中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式中: Wc砂中含泥量(%);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计算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实验三 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测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同时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评定提供依据;掌握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

13、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二、主要仪器设备(1)坍落度筒(2)捣棒(3)直尺、小铲、漏斗等。三、试验步骤 (1)每次测定前,用湿布湿润坍落度筒、拌和钢板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2个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2)取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15L,用小铲分3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

14、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加料,顶层插捣完毕后,刮去多余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150s内完成。四、试验结果确定与处理(1)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以mm为单位,结果精确至1mm。(2)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再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3)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且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4)和易性的调整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