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52343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平行线的性质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3.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能力.(2)通过研讨与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3)学生通过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3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平行线的性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践探究能力.(2)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

2、是相互区别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在经历学习知识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区别.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教学用具准备:常用画图工具、量角器、白纸.教学过程:1、创设意境、引入课题、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想一下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和平行线有关呢?想想看,比如说同

3、学们参加跑步的跑道,游泳比赛中的个赛道,是不是都是由平行线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平行线到底有什么性质!首先咱们先来回忆一下之前我们所学的知识,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位置上的特征是什么呢?【生】同位角:在截线的同侧,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旁; 内错角:在截线的两侧,在被截两直线之间; 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侧,在被截两直线之间;2、交流与合作实验与探究一猜一猜:下图中相等吗?【生】相等,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是相等的.【师】还有其他测量的方法吗?【生】有,将两个角用剪刀剪下来,比较一下也是完全重合的.想一想【师】很好,那么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生】

4、有,的补角和的补角也是一组同位角,还有的对顶角和的对顶角也是一组同位角.【师】那这两组同位角也相等吗?同学们试着测量一下.【生】是的,相等!【师】好,同学们,那么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去截一组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呢?【生】是的,经过我们小组的大量的测量和推断,得出任意一条直线去截一组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由此我们得出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实验与探究二如下图:已知那么相等吗?为什么?【生】解:(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等两代换)【师】非常好!因此我们又能得出平行线的另一个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

5、内错角相等. 实验与交流三如下图,已知,那么有什么关系呢?【生】解:(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邻补角定义) (等量代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三: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讲: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典例示范、师生互动例1 如图,已知直线, 求的度数 解: 变式 已知条件不变,求的度数? 解: 3、梳理知识、颗粒归仓 如图在四边形中,已知求的度数;解: 是的同旁内角,课堂小结:1、 学生自我归纳2、 教师加以强调两直线平行4、学后反思同学们,现在还能不能解决我们课前提出的情景问题呢?5、布置作业、巩固所学P23 4、56、板书设计5.3.1平行线的性质1.情境导入、课题引入2.交流与合作3.典例示范4.知识梳理5.学后小结、反思6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