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52103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袁万生教学内容分析:该节教材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分别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及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等常见的天气系统,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习贴近生活、运用于实际。教学思想设计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

2、学好地理的兴趣。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 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 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2能力目标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识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三、教学难点 1锋面系统与天气 2高、低气压系统的

3、区别与天气特征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 直观图示法、 案例分析法、 对比法 、 探究法 五、学法指导 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素材导学,将情感现象转化为理论,结合图象引导学生思维,并辅以个案分析,对导入的理论进行对比。在己知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拓展,运用简单的左、右手判断法则,培养学生对图象的动态分析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息相关。请同学们想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

4、关? 讲授新课 一、气团及分类 1概念: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引导】陆地表面与海洋表面物理属性及形成的气团有什么差别? 【点拨】从不同下垫面温度、湿度、大气稳定等提示学生理解气团的形成与性质。 2气团分类 按源地分类:陆地气团和海洋气团;按性质分类:冷气团和暖气团 【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锋面,影响天气。 二、锋面系统 1形成【导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锋面及水平方向的范围,分析不同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变化,锋面两侧为“暖上冷下”。【播放动画】“冷、暖锋的形成” 【导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教材图2-35、图

5、2-36两幅示意图,观察不同颜色箭头运动方向所代表的气团,讨论分析出锋面是狭窄且倾向冷气团一侧的平面。 2分类及符号 【提问】据以上对示意图的观察,锋面如何划分?为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从图示箭头来辨认。以其势力强弱来区分冷暖锋。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被动抬升,则为冷锋。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爬升,则为暖锋。 【学生辨别】绘制或出示冷暖锋符号示意图,引导学生辨别、并分析其移动方向,区分锋前与锋后等概念。 3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特点 【投影】自制未来48小时冷暖锋过境天气变化对比图 【导读、导思】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单一气团至主导气团再到单一气团”的动态变

6、化中,气温、湿度、气压、风力等有何变化,天气状况有何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主导气团活动时,冷暖锋降水强度与位置的区别。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过境前:单一气团,天气稳定(1)冷锋与天气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雪等天气 过境后:单一气团,气压升,气温、湿度降,天气好转 过境前:单一气团,天气稳定 (2)暖锋与天气 过境时:多云、连续性阴雨 过境后:单一气团气温升,气压降,天气转暖 (3)雨区及强度 冷锋:锋后降雨,强度大,历时短。 暖锋:锋前降雨雨弱,历时长。 一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讨论锋面过境后人类活动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 【点拨】 从农业活动、人类起居

7、生活,如农耕、空调、冰箱使用、衣帽穿戴及万物枯苏等方面讨论。 完成连线 a冷锋 北方沙尘暴 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b暖锋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过渡】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些气象灾害与锋面活动密切相关。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有哪些影响? 4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播放案例】材料一 沙尘天气肆虐半个中国 据国家气象局透露:今年沙尘天气具有形成频次高、出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至5月20日,2001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3次,沙尘暴过程10次,扬沙过程5次。沙尘天气总日数达41天,占总日数的51,平均每2天就有一次明显的沙尘

8、天气。 材料二 长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分布。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的锋面雨带,5月份位于长江南岸一带,使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岸及其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这种南北分布和雨带推移规律,使两岸涨水时间借开,加之沿江地带有洞庭湖和鄱阳湖等众多的湖泊与长江干流相通,干流不至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干流,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讨论分析】除人为因素外,我国北方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是谁?1998年长江洪水形成受哪种锋

9、面的影响? 【点拨】为冬季风及冷锋活动造成 主要是暖锋所为【归纳】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冷锋:北方冬秋寒潮,冬春沙尘暴,夏季暴雨。 暖锋:南方夏季降水 【过渡】常见的天气系统除锋面系统外,还有其他的形式,对我国天气同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三、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生活动】交流课余观察水池放水时水流形状的结果,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 【点拨】对学生观察结果进行肯定,并分析出该结果的原因是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所致,同时指出气流运动与此相同。南半球则相反。 【导读】阅读教材“图2-37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高低气压系统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并归纳总结气压系统的气流运

10、动特点及其运动下的天气特点。 【点拨】气压系统是指气压状况而言,气旋、反气旋是指在等压线闭合的情况下的气流运动而言,其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一般来说,低气压系统形成气旋,高气压形成反气旋。在其影响下,低气压系统即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且东、西部风向及性质有明显差别。高压系统即反气旋,则与之相反。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下沉晴朗上升阴雨”的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自制南北半球气压系统图片,利用“北右南左”的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流运动状况,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并完成教材P57页活动的填表内容。 【点拨】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左手,引导学

11、生明白大拇指及其他4指表示的意义。 【播放投影】台风及危害等有关资料 【学生讨论】台风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总结】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我国南部沿海是热带海洋气旋控制下的天气。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伏旱”则是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的天气。 【播放投影】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示意图 【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低压和低压槽,高压与脊线及切变线。 【点拨】指出高、低压中心位置及常用表示符号,槽线、脊线与切变线位置。【导读】阅读P57页“图2-39锋面与气旋系统”示意图 【点拨】对锋面气旋简介,分析冷、暖气团方位、性质、锋的移动方向,气旋前后的性质和天气状况,分析气旋前后降水强弱的原因。【学生活动】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A、B气团性质 比较A、C两地风向及大小 说明A、雨区强弱的原因 2试做天气预报员 四、课堂小结(略)五、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