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直线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52089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直线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直线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直线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直线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直线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直线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明确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2在剪圆、摸圆、探圆、画圆的活动中,经历知识“发现-创造-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3感受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辩证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于是我的课基于此理念设计,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都获得发展。因此,本课我将着眼点放在了让学生操作、实验、探索和发现上。成功之处有:片段一:学生在探讨“在同一个圆里,直径

2、和半径的关系”时,通过给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自主选择探讨的方法研究老师给出的三个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及时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注解功能,小组长通过边说思路边板书,并用数据及时解决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得出结论,让全体学生听了之后非常明了,易懂,教学重难点得以顺利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长的汇报的实况:我们小组在探讨第二个

3、问题的时候,我们用了量一量的方法,得出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而直径的长度也相等的,如:一同学的圆的半径全部都是2.5cm,另一个同学的圆的半径是5cm,直径是10cm,从这里可以知道: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而直径的长度也相等的。第三个问题小组长的汇报的实况:我们小组用了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讨,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我们小组的一些数据是:一同学的圆的半径等于2厘米,直径等于4厘米,而另一个同学的半径等于4.5厘米,直径等于9厘米,由此可见: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而直径是半径的2倍。片段二:在活动四,学习圆的画法,采用了

4、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先让学生模仿书中圆的画法,自己操作,再让学生在和老师一起画圆,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导出圆规、直尺等工具,形象生动地示范了圆的画法,达到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学生一实践”。在这个环节中,新式的教学方式和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效果更好。圆的认识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展示课。通过教学本课,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从准备和上课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是对这次展示活动的准备。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一共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教学模式:1、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

5、征解释应用;2、情境创设提出自行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操作讨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画圆首尾照应解决问题。通过几次试教,发现第一套方案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曾一度的想超越教材,不依照教材呈现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其实,对于教学我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为创造情境而去创造。这并不符合我们教学的宗旨。我们的教学,可以异彩纷呈,但是应该给学生呈现最自然的,最易接受的方法,刻意的装饰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在试教的过程中,同时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平时一堂课,上过了也就过了,最多自己对某些成功或失败处进行反思。而在集体研讨时,才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

6、话都值得深究,如果给无限的时间,研讨也将会是无限的。第二,关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基于各方面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具体有两方面完成较好: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餐盒、蛋糕等与现实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圆在

7、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讨论套圈活动场地设计方案,怎样在操场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二、恰当地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利用板书中的圆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圆内、圆外、圆上三个名称。进而理解圆上有无数个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部分内容教材里没有安排,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补充这一内容对圆的概念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用量一量

8、、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教学还不够细致,在巡视时感觉学生画的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巩固运用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掌

9、握画圆的方法,特别是没有在画的过程中认识、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今天上了一堂四年级直线、射线和角的数学课,课后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引出了我的思考,并再次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进行了深深地反思,对本课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分析。本课是在学习线段、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直线和射线虽然曾经前一学段中在某一些练习中出现过,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学生对直线和射线的的感受或体会很少,特别是直线,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很难找到,基本没有,它是从具体的长度(线段)到抽象的无限长,是孩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可能对有一些孩子来说,这种飞跃,它已经具备这

10、种潜意识的感受,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它需要通过画一画、动手做做手势,从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方面加深对直线和射线的体会,为以后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的作一些浅显的准备。但是我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和听课老师给我的建议中,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中等或稍偏下的学生身上,为了让他们能理解抽象的直线和射线,我想了很多办法。从作业来看,学生对直线和射线的理解已经达到我预想的程度。其二,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明确,显得拖泥带水。因此,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课前应该做更深的设计,让学生能很快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千万不要让学生花时间来理解你教师所提的问题上。这样肯定会浪费课堂宝贵

11、的时间,时间应该花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环节上。其三,我让学自已尝试填表格,再总结表格时应该给予指导,让学生加以改正.其四,课堂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松松紧紧,适当有度,不要一味太紧或太松。时间久了,学生或许会出现弊端。如:上课开小差,或干脆就不去思考问题。其五,在教学学生画角时应该指导到位,教师放手的太多,有些学生没领会老师的意图,把图都画错了,这样即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的思路混淆。以上是上了直线、射线和角这一课的一些感受,希望以此警醒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反思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时,学

12、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在本课的内容安排上,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即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射线的概念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突出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是以常态教学为主,在没有课件使用的情况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知识更具有趣味性,在新课的导入上我做了几种设想,最后采用了猜谜的方式导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谜语引出三线,“有始有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很快猜到是线段,并能说出线

13、段的特点:两个端点,有一定的长度,紧接着我让学生画出5厘米的线段。“无始无终”是直线,从而认识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但画在纸上,我们只画一部分来表示,渗透用部分表示整体的数学思想。对于射线的认识,则是让学生说说观察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和城市夜景中的射灯,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交流,再把生活中的光线想象成数学中只有一个端点的一种线,从而引出射线,最后让学生来给射线编个谜语,这时学生的情绪异常兴奋,“有始无终是射线”随之脱口而出。用谜语的形式进行教学是我的一次尝试,学生感觉新颖有趣,乐于参与,充满信心。三个词语分别形象地概括了三种线的特点,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也给后面比较三线的区别做了很好的铺垫

14、。 二、注重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能力。 强调亲历亲为,即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通过画角感受角的形成,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还有最后让学生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副图画,这里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

15、。 三、把握认知水平,沟通知识联系。 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直线和角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线段-直线-射线,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教学不足与困惑: 1、画线段时没有强调学生标上数字,这是一个细节上的疏忽。 2、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没有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先也估计到,并对如何引导做了两种预设,后来我采用了从线段-射线-直线的顺序进行引导,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从而说明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引导仍然让学生感到不好接受。课后有老师建议可以反过来引导,就是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这样来说明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是不是更能让学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