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古诗-赏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51839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闻秋风-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始闻秋风-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始闻秋风-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闻秋风-古诗-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闻秋风-古诗-赏析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释】: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2、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照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

3、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正是秋风使它们心动、神惊,是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的生气。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赋予万物以活泼的、饱满的神韵。所以五六两句并没有离题,而正是透过这两个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同时,也是为下文蓄势。“草树含远思,襟怀有佘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

4、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山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明晰,构造完好。“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

5、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气馁,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缺乏,从中获得教益。这就是他所说的:“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学阮公体三首?)。所以他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至老不衰。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安康的美学兴趣,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