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51620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胡兴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黔西南州教育局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教育板块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登记表论文题目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作者姓名胡兴贵学校名称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作者联系电话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15186569037主题环境与教育推荐单位意 见签盖 年 月 日论文内容摘要: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日益走向辉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全民该得以提升的教育。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接受教育者具有潜在的极强的导向和陶冶作用。然而,

2、由于应试教育的的存在以及人们观念的限制,我们一味地注重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和学校的常规教学建设,而忽视了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建设。因此,优化社会和校园教育环境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做法。个人诚信承诺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2、本人同意发表此文作者签字:胡兴贵评选结果(此项由州教育局填写)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贵州省望谟县民族中学 胡 兴 贵 15186569037摘要: 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日益走向辉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

3、必行。“素质教育”是全民该得以提升的教育。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接受教育者具有潜在的极强的导向和陶冶作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的存在以及人们观念的限制,我们一味地注重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和学校的常规教学建设,而忽视了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建设。因此,优化社会和校园教育环境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关键词:环境 建设 优化 提高 教育质量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日益走向辉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全民该得以提升的教育。而

4、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接受教育者具有潜在的极强的导向和陶冶作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的存在以及人们观念的限制,我们一味地注重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和学校的常规教学建设,而忽视了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建设。一、社会环境建设方面教育质量的提高只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学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但学校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社会这个大单元中的一小单元。一小单元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到大单元的限制与影响,既是,小环境受大环境的影响。而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却未能杜绝。具体表现有:游戏场所的泛滥、家庭的不和谐因素、社会的不道德行为、不法现象的存在等严

5、重阻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应加强社会环境的建设。1,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全社会动员起来,整顿社会风气,严厉打击社会违法犯罪活动,取缔不文明娱乐游戏场所,倡导文明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来创造具正能量的社会环境。2,加强社会教育基地的建设,如少年宫,文化园地,科技展览场、革命教育园地等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加强加大正能量的教育、学习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与广度。如:法制教育、就业趋势与优势,创业精神等。二、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校园是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心,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校园是学生们主要的生活与学习的社会单元与环境。而环境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极强的导

6、向和陶冶作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很多学校只注重常规教学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办学思想的误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满堂灌,掠夺性地开采学生的心智资源,使大量的学生形成考试中的焦虑心理,学习中的逆反心理,上课时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从而影响全面发展性的教育质量。2、教师的教育误导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差生”,采取讽刺挖苦、羞辱排斥等简单方法,直接形成了学生的离群独居,难与人相处的孤僻心理;心胸狭隘,精神萎靡的抑郁心理;无所事事,过早涉足爱河的早恋心理;逞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嫉妒心理;你要向东、他偏向

7、西的对抗心理。这样势必影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教学的目的实现。3、传统封建思想反映在学校管理中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个别班主任采取命令式的方法管理班级工作,个别校长采取独断专行的管理方式,搞一言堂等等,都会给学生个性心理带来刺激效应,使其出现无所适从,逆来顺受等心理,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冲击学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部分学校随意向学生乱收费、随意向学生倾销各种复习资料,从中获得回扣;为应付上级检查,强行让学生说假话等等都会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其产生心理失调,出现偏激、迷惘、焦虑、逆反等心理;社会对教育的粗浅认识,否认教育对人生的决定性

8、作用,“读书无用论”的偏见,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抵触的情绪。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社会主义接班者和建设者,学校应优化校园教育环境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的文人雅士多喜好游历名山胜景以抒怀咏志、陶情养性。优雅清新的校园环境,同样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近年来各地学校相继命名了一批诸如“三化示范学校”、“园林化学校”等校园环境建设的先进单位,倡导净化、绿化、美化校

9、园,对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是大有裨益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也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收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整洁优美的校园校貌,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能给师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进取,从而得以提高教育质量。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学校是文化传播、继承和发扬的营地

10、,自然就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文化底蕴。而这氛围和气息需要建设。在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应做到:艺术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规范性和目的性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没一面墙壁“说话”。因此,我们在校园建设上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把学校几百平米的院墙设计成文化长廊,分成了多个区域。制作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壁报,教育方针、五心、八荣八耻、等彩色标语。教学楼内悬挂了革命领袖和中外名人画像,设置宣传栏展示好人好事、学生的书法、美术、小制作、摄影、工艺、科学小知识。校园内设置各种活动区,如英语角、绘画角、学习心得交流角等。充分利用这一切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增添文化气

11、息。使学生耳濡目染,进入自觉“我要学”的精神状态。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它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师生的密切配合,学生的互爱互助。学校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各种素质形成与提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以“和”为贵,保证领导职能的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核心和统帅,他们的精神风貌最能影响全体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学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团结协作,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同时,在生活上要关心教师,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好教职工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把一切的责任推卸给教师,一味地指责教师,高压

12、的手段抑制教师,希望教师唯我“马首是瞻”。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当好教师的“保护神”。其次,教师之间要以“礼”当先,以“和”为贵,以“谦”为准,以“能”绳,以“德”为范。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细腻的工作,不是一个人短时间之内所能奏效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师应以“师”自励,和其他同志互相协作、和睦相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在遇到矛盾时,要宽宏大度、互相体谅、以礼待人,表现出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再次,师生之间要以“情”相通,保证师生的融洽相处。教师要熟悉儿童心理,精通教育理论,善于和学生相处,注意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

13、因材施教。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产生由衷的敬佩和爱戴之情,从而达到“教师爱生如子,学生尊师如父”的境界。最后,学生之间要以“友”共处,保证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团结友爱,可以使学校和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总之,只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激发强烈的工作和学习热情。4、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教学风气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是师生在共同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思想、行为和作风。良好的教学风气能使师生在耳濡目染

14、、潜移默化中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方式。学校善于运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方式,充分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培养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教学风气。首先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师工作岗位责任制和表彰奖励措施,并进行科学公正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让教师的工作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可不断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奖励。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学校要将深化教育改革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探索如何为学业不良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风貌。其次对学生学习风气的培养上,同样要实行学业评价制度。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单项评估和综合

15、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既能充分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评定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价,让学生能真正正确认识自己,便于激励学生发展特长,弥补不足,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良好的教学风气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全体师生必将产生导向、激励、凝聚和约束作用,学校各方面都能表现出朝气蓬勃、力争上游的生机与活力。5、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只凭单一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充实各种文化设施,健全文化组织,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应组织作文、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武术、球类、科技等兴趣活动小组,选拔专业教师担任辅导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最少参加一个小组,坚持定期组织活动。学校可创建校报校刊、文学社团、广播站、文艺长廊、德育基地等长期性组织,坚持出报出刊,演节目、办展览、开展活动,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发展个性的条件和机会,寓教育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既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各种能力,又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形成健康、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只有通过优化社会和学校环境建设,营造社会和校园文化氛围,拓宽教育空间。我们就有希望实现教育目的,提高教育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