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51525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七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课下限时集训(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上海模拟)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减少 B增加 C增加 D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2016济南模拟)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处为陆风 B处盛

2、行上升气流C处风力小于处 D处更易形成降水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下左图)。当夜晚温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下右图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56题。5“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 B78米C67米 D4米以下6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风扇的转动可

3、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 B C D(2016武汉调研)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79题。7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A晴天、阴雨天 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8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正南风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南半球某地

4、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A B C D11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a Bb Cc Dd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地表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材料二几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地表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

5、0.8材料三不同风速的两个小区的温升值。(1)结合材料一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用简图画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10分)(2)根据材料二只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考虑城市建设最不应该采用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8分)(3)判断材料三中小区1与小区2的风速大小并说明原因。(6分)(4)小明是建筑规划的决策者,仅从风速角度考虑,为华北地区建房,应为什么走向?(4分)13(2016潍坊调研)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1)判断6日14时到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2)说明我国东海沿海地区6日下午的天气特征,并分

6、析其原因。(8分)(3)比较6日14时到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6分)(4)在下图中画出甲、乙天气系统中心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6分)课下限时集训(七)1B2.D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过程增加,减少。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3D4.C第3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为下沉气流,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5

7、B6.D第5题,据图可知,位于8米时大气温度最高,故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地防霜冻。第6题,据图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正确;风扇本身不可以吹出热风,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正确。7A8.A9.C第7题,结合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高差相同的两地,近地面气温低的地区气压差较大,则图中甲地近地面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乙地气流上升而为阴雨天。第8题,依上题分析,近地面

8、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知丙处风向为偏西风,四个备选项中,最有可能为西北风。第9题,图中气压差分布较均匀,风力差别不是很大;甲处气温较低而气流下沉,雾霾不易扩散,持续时间较长;乙处气温较高而气流上升运动较强,雾霾易扩散,持续时间较短。10C11.D第10题,风向永远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第11题,a、b受高压控制,降雨较少;c在低压槽的暖气团一侧,降水较少,d在冷气团一侧,降水较多。12答案:(1)城市地表导热率高;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图略。(2)沥青。在所给地表中沥青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最大,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多,引起的温升幅度大。(3)小区1风速大于小区2。理由: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温升值就越小。(4)西北东南走向13答案:(1)风力(风速)减小。理由:气压线由密集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2)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3)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变化不大。(4)画图略(甲为下沉气流,乙为上升气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