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5143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在人工自然发展过程中,人类某些不适当的行为,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导致人和 自然的关系的紧张。在今后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归根结蒂,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 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在较高水准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可持续发展一、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自然界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充分 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很好的理解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自然界资源和容量是有限的。理论上,人们可以开发一切资源,诸如从海水、 泥土和岩石中提取生产所需的燃料和各种金属

2、、非金属;通过海水淡化,发展干 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大规模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辐射能等。但现实不是这 样的,因为人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要受到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限制。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许多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往 往不等价。因此,有的自然资源,虽然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开发的,但由于经济 上不合理的不到开发利用;有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利用虽然有很高 的经济效益,但如果继续强度开发,就会成为稀有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诚然, 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变化, 人类可以不断发现新的资源来弥补原来的资源,就总体而言,自然

3、资源是不会枯 竭的。但是,在现阶段,技术、经济条件有它的相对稳定性,因此,某些自然资 源的枯竭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具体资 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作为各个自然要素有机联系的自然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内部的自我 调节,以稀释、转化、扩散、分解污染环境物质等多种形式抵抗污染,保持系统 的稳定。但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自我调节能力反映了自然系统某一质的规定性,而这种质的规定性必然伴随着量 的稳定性,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一定质得数量界限。因此,自然 系统的调节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无限的。自然系统的的内部调节能力的

4、有限性,表明自然系统可接受人类排放的废物也是有限的,排放废物的总量如果 超出限度,就会破坏系统的结构,损害其功能,降低环境质量,带来一系列环境 污染问题。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说明经济活动应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环 境,把开发环境、发展生产与环境可容性统一起来。那种无限制的使用自然资源 和任意向环境排放废物的经济活动,违反了自然规律,其结果不仅要遭到自然界 的惩罚,而且也得的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无限制的使用自然资源,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加速某些资源的枯竭, 直接威胁到某些部门的正常运行;在未发现新的资源之前,由于资源的匮乏,市 场上原料、燃料价格上涨,这就增加了某些加工工业的产品成

5、本,降低经济效益。 同时,资源的浪费往往意味着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增多,从而加重对环境的压力。无限制地向环境排放废物,必然造成环境污染。按环境经济学的观点,环境 污染是社会额外负担了一笔环境的费用。这笔费用包括损害费用、防治费用、事 务费用和消除费用四部分。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必然导致环境费用的增加,使 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环境的费用比例越来越高,减少积累和生产性投资,影响社 会和经济的发展。自然界生态平衡是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或反馈现 象,保持本身的稳定。也就是说,成分多样,能量和物质流动途径复杂的生态系 统较易保持稳定。因为系统的一部分出现不平衡,可以被不同部分的调节所抵消

6、。 因此,生态系统越复杂,任何单一种群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应的,成分简单、 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内部调节能力就越小,它对于剧烈的生态改通常是比较敏 感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限度内,生态系统具有某种数量规定 的自动调节能力;超出限度,调节就不起作用,从而使系统受到改变、伤害甚至 破坏。因此,在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虽然有着向稳定状态发展的趋势,就是说, 它的组成、结构和能量与物质循环趋向于长时间的基本上保持平衡。然而,由于 它本身内部的矛盾以及外界自然界的、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因素的影响,稳定状态 总是很难达到。去掉一个因素或增加一个因素,或改变一个因素的性质或者强度, 都可以

7、触发生态系统中反应的长链,从而破坏系统的平衡。当平衡被打破时,就 可能发生一系列不易预测的变化,从而往往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有两条:一是在认识方面重建人和自然是 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二是在实践方面合理组织人类开发自然的活动。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几 乎和动物一样,靠自然的恩赐生活,因而人几乎和动物一样融会于自然之中。在 原始人的认识中,任何自然是同质的和谐,是有机的统一体。我国古代具有朴素 辩证法思想的元气说认为,人和自然都是由气构成的,自然界的事物包括人在内 都是气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已。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人类开始关注发展与环境问题。在环境与发展思想演变中,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7 年,以布鲁兰特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研究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的发展;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兼顾代际之间人的需求,建立在保护自 然生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大学等自然辩证法解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赵修渝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3】 华中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自然辩证法讲座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