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044-045)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514332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044-04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044-04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044-0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044-04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荥阳四中 八年级 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6课 编号:044 045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科目:八年级语文 编写人:赵祺瑞 审核组长: 胡爱萍 审核领导: 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温馨寄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学习重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

2、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扫清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意)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 ) 连翘( ) 纬度( ) 销声匿迹( )蓑衣( ) 阻挠( )忌讳( ) 悄然无声( )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销声匿迹: (2)周而复始: 二、合作学习(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各题)1、什么是物候? 什么是物候学? 2、

3、“大自然的语言”是指: 3、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在地球上温 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 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 睡中苏醒过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则处呈现一片衰草 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届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 1、请按时间顺序,重新调整语序。 2、找出上文中的一句拟人句,并指出运用这种

4、修辞手法的好处。 拟人句: 好处: 三、师生互动1、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 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请课外收集一些农谚。如“阿公阿婆,割麦插未”。 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四、探究学习1、文章第5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2、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3、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4、把握结构:这篇文章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变化开始,依次介绍了:什么是物候 物候学的作用 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5、文中出现了三个概念“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和“物候学”,请通读全文,简要说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6、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 萌发 次第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教学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