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510582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料】高中化学 1.1.2核外电子排布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鲁教版化学课时提升卷(二)核外电子排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3武汉高一检测)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钠离子:B.氧原子:C.氟离子:D.磷原子:2.(2013淄博高一检测)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层上有7个电子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7D.该原子易形成阳离子3.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它们是同种元素A.B

2、.C.D.4.下列离子中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不相同的是()A.Cl-B.F-C.Al3+D.Na+5.(2013宿迁高一检测)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个。则n层是()A.N层B.M层C.L层D.K层6.(能力挑战题)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B.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D.X可能形

3、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10分)(2013枣庄高一检测)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试回答:(1)当m-n=2时,该粒子为(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当n=8且mn+2时,该粒子可能是(写符号):、。(3)写出n=4与n=6的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8.(10分)(能力挑战题)(2013中山高一检测)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最外层有个电子;(2)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原子序数为

4、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3)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任写一条)答案解析1.【解析】选B。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已经失去,只有两层电子,A不正确;氟元素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是9,C不正确;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D不正确。2.【解析】选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离圆圈最近的弧线表示第一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所以A错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电子数大于4,则判定为非金属元素,所以B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17,所以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7,所以C正确;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从而形成带

5、1个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D错误。3.【解析】选C。Fe、Fe2+、Fe3+的质子数相同,也就是同种元素,都是铁元素,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4.【解析】选A。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氟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氟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5.【解析】选B。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

6、容纳的电子数为8,则(n-1)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n-1)层应为L层,n为M层;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个,说明(n-1)层不是K层,则n为M层。【易错提醒】(1)在利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行解题时,应注意各电子层的排布必须同时满足排布规律中的三条规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2)在解题时应明确几个概念: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等。6.【解析】选A。X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则n可能为1、2、3;若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3,不符合

7、;若n=2,最外层电子数为2n+1=5,质子数为2n2-1=7,X为氮,不能形成化学式为X (OH)3的碱,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KNO3;若n=3,最外层电子数为2n+1=7,质子数为2n2-1=17,X为氯,不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盐KClO3;2n+1和2n2-1肯定为奇数,所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互动探究】(1)X能形成化学式为HXO3的酸吗?提示:能。N和Cl都能形成+5价的酸HNO3和HClO3。(2)若原题中无“最外层电子数为2n+1”这句话,元素X可能是

8、哪些?提示:若n=1,质子数为2n2-1=1,X为氢元素,元素X可能是H、N和Cl。7.【解析】(1)当m-n=2时,质子数等于2+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是原子;(2)当n=8且mn+2时,该粒子可能是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3)当n=4时,元素为C,n=6时,元素为O,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CO、CO2,故答案为CO、CO2。答案:(1)原子(2)Na+Mg2+Al3+(3)CO、CO28.【解析】(1)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故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15;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是Al,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形成离子时易

9、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那么铝离子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3,即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电荷写在右上角,先写数字,后写“+”“-”号,故铝离子为Al3+。1117号元素中,Na、Mg、Al是金属元素,Si、P、S是固态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可用其元素符号直接表示,17号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所以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l2。原子序数是12的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阳离子,原子序数是17的元素是氯元素,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为MgCl2。(3)从题目中给出的11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答案:(1)155(2)Al3+Cl2MgCl2(3)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