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0973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电磁辐射1. 定义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 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 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电磁“频谱”包括形形 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 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 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300吉赫的辐射。有些 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2. 来源主要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射线等。人为源:核电站泄漏、核爆炸、核试验等。3. 对人体

2、的危害专家介绍,超过2毫高斯以上电磁辐射就会导致人患疾病, 首当 其冲的便是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症状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睛充血、 鼻塞流涕、咽喉不适,或全身皮肤出现反复荨麻疹、湿疹、瘙痒等; 影响人体免疫功能时可能出现白癜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据了解,电磁波辐射已被世卫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期而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 神经和免疫等系统造成伤害,成了 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而家用电器、办 公电子、手机电脑等成为电磁波辐射的最大来源。危害之一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长期 处于高

3、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 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危害之二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 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 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 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 7. 4倍。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 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结果 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 24倍。危害之三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

4、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危害之四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 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 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 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危害之五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 降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危害之六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咼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等。咼剂

5、量 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 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 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二、放射性污染1. 定义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 在 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 给生物带来危害。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 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机生物的生存,从 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弱只能随时间

6、的 推移而减弱。天然食品中都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一般情况下对人是无害或影 响很微小的。在特殊环境下,放射性元素可能通过动物或植物富集而 污染食品,对人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 广,存在于矿石、突然、天然水、大气和动植物组织中。由于核素可 参与环境与生物体间的转移和吸收过程, 所以可通过突然转移到植物 而进入生物圈,成为动植物组织的成分之一。2. 来源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a. 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 放射性废弃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这些放射性“三废”都有可 能造成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生产过程的操作运行都采取

7、了相应的安 全防护措施.“三废”排放也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并不 十分严重。但是,当原子能工厂发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国外就有因原子能工厂发生故障而被迫全厂封闭的实例。b. 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进行大气层、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与大气中的飘尘相结合,由于重力作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降于地球表 面,这些物质称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尘。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 范围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 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落到大气对流层或地面,衰变则需上百年甚至上 万年。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使几十 万人死亡,大批幸存

8、者也饱受放射性病的折磨。c. 医疗放射性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约接受(4 20) x 0.0001SV的剂量(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0.015-0.03SV的剂量。d. 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广泛地应用放射性物质,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单位外,金属冶炼、自动控制、生物工程、计量等研究部门、几乎都有涉 及放射性方面的课题和试验。在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 污染。3.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绝大多数放射性核素毒性,按致毒物本身重量计算,均高于一般的化学毒物。2.按放

9、射性损伤产生的效应,可 能影响遗传给后代带来隐患。3.放射性剂量的大小只有辐射探测仪才 可以探测,非人的感觉器官所能知晓。4.射线的副照具穿透性,特别 是r射线可穿透一定厚度的屏障层。5.放射性核素具有蜕变能力。6. 放射性活度只能通过自然衰变而减弱。4. 放射性物质的进入渠道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呼吸道进入、消化道食入、皮肤或粘膜侵入。放射性物质主要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而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的 较小。而在核试验和核工业泄漏事故时,放射性物质经消化道、呼吸 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均可进入人体而造成危害。(1)呼吸道吸入从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程度与其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状 态有关。难

10、溶性气溶胶吸收较慢,可溶性较快;气溶胶粒径越大,在 肺部的沉积越少。气溶胶被肺泡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流向全身。(2)消化道食入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放射性物质既能 被人体直接摄入,也能通过生物体,经食物链途径进入体内。(3)皮肤或粘膜侵入皮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 1%1.2% 左右,经由皮肤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能随血液直接输送到全身。由伤口进入的放射性物质吸收率较高。5. 对人体的危害无论以哪种途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都会选择性地定位在 某个或某几个器官或组织内,叫做“选择性分布”。其中,被定位的 器官称为“紧要器官”,将受到某种放射性的较多照

11、射,损伤的可能 性较大,如氡会导致肺癌等。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与其理化性 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机体的生理状态有关。 但也有些放射性在体 内的分布无特异性,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叫做“全身均匀分 布”,如有营养类似物的核素进入人体后,将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 而遍布全身。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要经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学 四个辐射作用的不同阶段。当人体吸收辐射能之后,先在分子水平发 生变化,引起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尤其是大分子的损伤。有的发生在 瞬间,有的需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放大过程才能显示所致组 织器官的可见损伤,因此时间较久,甚至延迟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

12、三方面:(1)直接损伤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 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2)间接损伤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 H+、0H和口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 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3)远期效应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 及遗传效应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 射后其小孩发生Dow ns综合症的几率增加9倍。又如,受广岛、长 崎原子弹辐射的孕妇,有的就生下了弱智的孩子。根据医学界权威人 士的研究发现,受放射线诊断的孕妇生的孩子小时候患癌和白血病的 比例增加。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 当所受有效剂量较小时,生理损害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患癌症风 险增大。应当指出,完全没有必要担心食品中自然存在的非常低的放 射性。近年来有专家认为小剂量辐照对人体不仅无害而且有某些好 处,即所谓兴奋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