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50969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干教师培训制度骨干教师是学校工作的顶梁柱,为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培养,特制订我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制度。一、学校将在学科教学中崭露头角,教学效果好,业务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教师,学校确定为学科骨干教师,并加以培养。二、建立老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师徒关系,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三、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赴省内外名校参观学习。四、不定期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五、推选聘任骨干教师为学校学科带头人,积极培养并向市推荐市学科带头人。六、选拔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科、组级领导岗位。七、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公开示范课一节,每年要撰写教学教研论文一篇。八、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汇报

2、和对学校工作建议。九、,优先安排骨干教师的业务进修。.十、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每年_次送教下乡(上课),记_课时。培训考核在培训期间,除了考核骨干教师完成规定学时情况,还要考核如下内容:1、名师:有个性化的研修计划;有学习笔记;至少做3研讨课或观摩课;通过网络等形式解决教师即时性问题不少于_次;送教下乡累计_周并有指导记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起到本学科、本地区专业引领作用。承担市级研训任务,本周期内至少提供教学活动设计或新课程案例_份,通过审查并成为教师全员培训的培训资源。本周期结束时,要求完成一部专著或研究文集(包括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等)。2、市级骨干教师:有个性

3、化的研修计划;有自主学习成果在区域内交流;至少做二次研讨课或观摩课;通过网络等形式解决教师即时性问题不少于_次;送教下乡累计_周并有指导记录。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承担或参加一项市级以上(含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本周期内结题。在市级或市级以上有关报刊正式发表论文_篇。承担市级研训任务,培训期间至少形成_个研训专题和提供_份通过审查并成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培训资源的教学活动设计或新课程案例3、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有个性的研修计划,有自主学习成果在校内交流,至少做一次研讨课,争取上一节区优课,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二)一、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为骨干教师进修提

4、高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有关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和业务进修等,提高业务水平。二、幼儿园对骨干教师每月实行骨干津贴(津贴标准根据结构工资方案发放)。三、支持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对骨干教师开展的市级(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等,经学校审定后,提供专项奖励。四、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任职期间带教1_名青年教师,从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五、中层干部每年述职一次,接受群众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六、骨干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制度(竞聘方案另行制定)。七、积极支持和参与幼儿园改革,主动为幼儿园献计献策。八、

5、认真完成每学期_次的园、区级公开课任务。九、注重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所带班级幼儿能力发展名列前茅。十、骨干教师三年内承担市区级以上科研课题一项,并完成结题报告。十一、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市区级刊物上。十二、有带教青年教师计划和指导记录,所带教青年教师有显著进步。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三)一、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首先应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因此加强全员岗位培训十分必要。第一、坚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或业务学习,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师德修养和业务理论水平。第二、教职工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或业务理论学习须遵守学习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

6、真做笔记,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第三、加强岗位练兵,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训。第四、全体教职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岗位培训。第五、抓好师徒结对子工作。定出“师徒”公约,双向考核,限期达到培养目标。第六、坚持科研兴校,选派上进心强、素质好的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典型。第七、学校定期对教职工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教职工评聘、晋级提薪挂钩。二、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的制定,要立足本校实际,制定长期、近期规则,注意充分考

7、虑数量、质量、学科分布、年龄层次、职称结构等因素。第一、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采取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的方法,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政治理论、教育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验收、评价,切实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第二、重视“以老带新”、“师徒对子”以及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三、青年骨干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应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第四、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宽思路,发挥作用。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四)一、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首先应提高全体

8、教师的素质,因此加强全员岗位培训十分必要。第一、坚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或业务学习,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师德修养和业务理论水平。第二、教职工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或业务理论学习须遵守学习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笔记,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第三、加强岗位练兵,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训。第四、全体教职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岗位培训。第五、抓好师徒结对子工作。定出“师徒”公约,双向考核,限期达到培养目标。第六、坚持科研兴校,选派上进心强、素质好的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典

9、型。第七、学校定期对教职工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教职工评聘、晋级提薪挂钩。二、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的制定,要立足本校实际,制定长期、近期规则,注意充分考虑数量、质量、学科分布、年龄层次、职称结构等因素。第一、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采取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的方法,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政治理论、教育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验收、评价,切实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第二、重视“以老带新”、“师徒对子”以及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三

10、、青年骨干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应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第四、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宽思路,发挥作用。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五)骨干教师是学校工作的顶梁柱,为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培养,特制订我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制度。一、学校将在学科教学中崭露头角,教学效果好,业务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教师,学校确定为学科骨干教师,并加以培养。二、建立老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师徒关系,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三、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赴省内外名校参观学习。四、不定期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五、推选聘任骨干教师为学校学科带头人,积极培养并向市推荐市学科带头人。六、选拔优秀骨干教师

11、担任科、组级领导岗位。七、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公开示范课一节,每年要撰写教学教研论文一篇。八、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汇报和对学校工作建议。九、,优先安排骨干教师的业务进修。.十、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每年_次送教下乡(上课),记4课时。培训考核在培训期间,除了考核骨干教师完成规定学时情况,还要考核如下内容:1、名师:有个性化的研修计划;有学习笔记;至少做3研讨课或观摩课;通过网络等形式解决教师即时性问题不少于_次;送教下乡累计_周并有指导记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起到本学科、本地区专业引领作用。承担市级研训任务,本周期内至少提供教学活动设计或新课程案例_份,通过审查并成为教师全员培训的

12、培训资源。本周期结束时,要求完成一部专著或研究文集(包括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等)。2、市级骨干教师:有个性化的研修计划;有自主学习成果在区域内交流;至少做二次研讨课或观摩课;通过网络等形式解决教师即时性问题不少于_次;送教下乡累计_周并有指导记录。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承担或参加一项市级以上(含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本周期内结题。在市级或市级以上有关报刊正式发表论文_篇。承担市级研训任务,培训期间至少形成_个研训专题和提供_份通过审查并成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培训资源的教学活动设计或新课程案例3、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有个性的研修计划,有自主学习成果在校内交流,至少做一次研讨课,争取上一节区优课,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