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50966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刑事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与采取-枪击案现场金属残留物的处理一、前言近年来,世界各国持枪犯罪案件数量普遍都有增加的趋势。持枪犯罪分子多为流窜作案、 系列犯罪,危害时间长、范围大,给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安定构成重大的威胁。对枪 击案件中留下的弹头、弹壳、枪支及射击残留物证的检验都可以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指明 方向,缩小犯罪嫌疑对象的范围,对确定枪击案件性质、认定犯罪嫌疑人与嫌疑枪支、定罪量 刑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二、微量物证的概念,种类及形成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枪击案件现场微量金属残留物之前,笔者先对微量物证的有关问题稍作交代。 微量物证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

2、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 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1。微量物证存在于自然界中,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常见的微量物证包括:爆炸残留物、射 击残留物、纤维、玻璃、油漆、纸张、金属碎屑等。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 易觉察等特点2。所以犯罪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刑事侦查中,侦查 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为使微量物证成为证据,必须掌握物质的发现方法, 采用正确的提取方法,去发现和提取有价值的物证,才能充分利用微量物证揭露和证实犯罪。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交换原理 ,即洛卡德互换原理 (Locard Exchange Principle)。洛卡德经

3、过长期研究认为,任何犯罪者都通过从犯罪现场携带灰尘颗粒与他的 犯罪行为相联系起来。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微量物证更为普遍存在。物质之间的运动 变化极易形成微量物质,人或物与另一个人或物接触后,必然要引起物质的转移,或者带走某 些物质,或者留下某些物质1。如在枪击案中, 除留下弹头、弹壳和枪支物证外, 还必然留下 重要的射击残留物证。射击残留物证包括发射药残留物证、击发药残留物证及弹头与枪管间 摩擦的金属残留物证。三、通过枪击案件现场金属残留物的检验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枪击案件中,除对枪弹痕迹和损伤痕迹检验外,还需要对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通过对 射击残留物的检验,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

4、)判断一个人近期内是否打过枪,或者是否与枪击案件有一定联系如果一个人近期内打过枪,他的手上,衣服上会留有射击残留物。因此,检验一个犯罪嫌 疑人的手上有无射击残留物,可为破案提供证据。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打枪,但枪响的时候, 距离射击者很近或枪响后接触过现场物品 ,则该人的手上相关部位(并非一定是虎口和食指 外侧)和衣服上也可能附着有射击残留物3。因此,提取并检验可疑部位上的附着物,可为判 断该人是否与枪击案件有联系提供证据。(二)认定弹孔及入射口如果能从可疑弹孔周围的附着物中检出射击残留物,则可成为弹孔认定的依据。对人体 或物体上的贯通损伤,检验射击残留物还可以判断入射口和出射口。(三)判断射击

5、距离从枪口排出的射击残留物会随着弹头向前飞行一段距离 ,近距离射击时,它们会附着在 靶子上的弹着点周围。根据惯性原理,射击残留物颗粒大小不同,即质量不同,则飞行的距离 也不同。近距离射击时靶子上和烟晕中就含有大量极微小的射击残留物颗粒。射击距离增加, 靶子上的烟晕变淡并继而消失,但仍有较大的颗粒可以到达靶子上,但用肉眼难以发现,只有 提取后用仪器检测才能发现。射击距离不同时,弹孔周围射击残留物颗粒的大小、多少不同, 其密度和分布也不相同,根据射击残留物的分布规律,即可判断某一案件中的射击距离。(四)判断枪弹种类射击时使用子弹的种类不同,射击残留物的成分也会不同。常见国产枪弹使用的发射药 有单基

6、药和双基药,底火有含汞击发药和无汞击发药,弹头有铅芯、钢芯,弹头壳有黄铜(铜锌 合金)和覆铜钢等种类4。分析射击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可判断子弹的种类。在现场没有弹壳、 弹头和其他痕迹时,射击残留物的分析可为判断枪弹的种类提供重要信息。四、枪击案件中金属残留物的种类,来源及成分枪支击发时,撞针撞击底火而引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将弹头从枪口推出,弹 壳从抛壳口弹出。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弹头和弹壳从枪管内排出的还有一些微量物质,这些微 量物质称为射击残留物。射击残留物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但是从来源上看,射击残留物主要 由部分燃烧的发射药及发射药燃烧生成物、底火残留物和来自枪膛、枪管、弹头、弹壳及

7、底 火封装材料的微量金属物证三大部分组成4。( 一 ) 部分燃烧的发射药及发射药的燃烧生成物子弹发射时,在理想的情况下,发射药应全部燃烧而产生推进气体。但实际上,总有部分 发射药颗粒没有充分燃烧,甚至有的药粒几乎没有燃烧,它们随弹头射出。火药燃烧的充分程 度与火药的种类、药粒形状、枪弹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的枪弹,发射药燃烧的充 分程度不同,但总有部分燃烧的颗粒存在,部分燃烧的火药是射击残留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 底火残留物底火的化学成分比发射药简单 ,主要由敏感度很高的起爆药再加以燃烧剂和氧化剂组 成。国产制式枪弹底火药的种类较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含雷汞击发药、无雷汞湿态击发药

8、 和无锈蚀性击发药5。涉枪案件中最常见的是含雷汞击发药,但有时也会遇到无锈蚀性击发 药。( 三 ) 来自枪体、弹头、弹壳及底火封装材料的微量物质子弹发射时由于摩擦等作用,弹头、弹壳(主要成分为铜、锌、铁)及枪管(主体成分为铁) 的成分会出现在射击残留物中。对于钢芯弹头,其主要成分为铜、锌、铁元素6。对于铅芯 弹头,主要成分为铜、锌和铅元素。如果弹头壳用覆铜钢,则还会出现铁元素。弹壳的主要成 分为铜、锌、有的还含有铁。另外,子弹底火中击发药表层有约 0.006mm 厚的锡箔盖片,击 发后的高温将其溶化并随弹头和弹壳排出,因而在射击残留物中还会有锡元素。五、枪击案中金属残留物的特点枪击案中的金属残

9、留物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一 ) 化学稳定性好。金属物证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变质,其化学性质一般与原金 属相同。(二)物理性质与原金属有所不同。如光泽、表面形态等方面可能与原金属不同。(三)量小体微,易污染。微量金属物证通常是从大块金属客体上分离下来的碎屑或粉末 易受外界污染。六、枪击案件中金属残留物的发现、提取及包装( 一 ) 金属残留物主要存在地点和发现方法 击发枪弹时,枪机击针撞击底火,击发药引燃发射药,弹头穿过枪管并从枪口射出。在 发射过程中,击发药的残留物经枪膛向后喷出;发射药残留物大都随弹头向前射出,一部分 残留枪膛,很少一部分向后喷出;枪弹挤进枪管内旋转运动,由于摩擦而产生的

10、金属脱落物 一部分随弹头向前射出,另一部分残留在枪管内。由此可见,在射击者的手上主要留有火药和击发药的残留物 ;被射客体上主要残留物为 火药和金属脱落物;发射的枪管中为金属脱落物。根据残留物在不同载体上的分布,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发现和提取4。射击残留物存在的重点部位有射击者、被射客体及嫌疑枪支三处。射击者的射击残留物 主要集中在手背、食指到拇指的手指甲和袖口处,微量物证的数量与枪支弹药的种类,射击 次数等有关,而能收集到多少射击残留物则与射击后提取的时间有关,一般在 24 小时内可 收集到;被射客体的弹孔周围及内部都是射击残留物发现的重点部位,特别是在入射口和弹 孔周围客体表面的烟痕上去发

11、现;嫌疑枪支射击残留物发现的重点部位是枪管。采集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在枪击现场如有嫌疑枪支应先拍照 固定后,放入纸盒中并包装好,对嫌疑人应在其手上套上纸带,扎紧腕部并及时提取射击残留 物以供检验。在射击现场上对目标物上的射击残留物,应在重点部位,即怀疑是弹孔的孔洞周 缘及其周围表面仔细观察,如观察孔洞周缘有无擦带或擦拭圈。对怀疑可能是近距离、贴近 和接触射击时,应重点在射入口的周围、弹孔的内缘、弹道内壁、射出口的背面、弹着点附 近的目标物表面等部位去发现。如怀疑是自杀的案件,除对外层衣服、尸体表面应很好地寻 找射击残留物外,还要注意在里层衣服上去寻找、发现。如某市部队战士

12、白某持枪自杀时, 打开棉衣,在里层衣服上发现了弹头入射口和射击残留物,可见他是将枪管插入内衣射击的。如果在目标物孔洞周围的表面上射击残留物反映微弱,可借助放大镜或加各种滤色镜去 观察、发现4。对反差微弱的目标物上的射击残留物可采用紫外灯照射,看其是否有荧光反 映,来确定有否射击残留物。在目标物上,尤其衣服和纺织品上的射击残留物,还可采用红 外照相技术去发现。这是因为射击残留物中的固体微粒,尤其一些重金属元素的微粒如Fe、 Pb、Cu、Sb 等,与纺织品对红外光吸收系数的差异很大,因为这些重金属微粒吸收红外光 能量多,便与目标物形成不同程度的反差,以此来拍摄和发现射击残留物。有资料报道利用 软X

13、射线,拍摄纺织物上的射击残留物也收到了效果,其基本原理与上相同。对于在目标物 上射击残留物反映十分微弱,以至于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提取下来,但能检验确定是射击残留 物的(如通过荧光分析、扫描电镜或在目标物上直接检验等)则仍具有枪击事件的物证价值。 在目标物上对射击残留物提取之前,应拍照固定,并进行必要的测量记录,以供分析案情, 确定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微量金属残留物的搜寻和发现过程中,确定重点部位固然重要, 但勘查还要全面,而且要准确识别物证与非物证,既要重点勘查又要兼顾其它,既要全面又 要细心,个别案件要反复勘查。(二)从射击者,被射客体,嫌疑枪支和现场采取金属残留物的方法

14、射击残留物的提取方法较多,根据提取的客体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1、射击者手上射击残留物的采取(1)胶带纸粘取法。剪取适当胶带纸,贴满射击者手上的重点采集部位,用拇指反复压 实后揭下,反贴在玻璃板上或用塑料袋包装,以供检验。但胶带纸黏附力不太强,提取的残 留物相对少些。(2)溶剂采取法。此法主要适用于手上射击残留物的提取,用于检验金属元素。用 5% 的硝酸水溶液或酒精溶液作提取液,可直接在枪击现场提取。应用时,以镊子夹住棉球浸入 提取液中,再取出棉球擦拭射击者的手背、拇、食指和虎口等部位,反复擦拭几次。金属离 子将溶于硝酸中,以供检验。还应用同样的方法擦拭另一支手,以便进

15、行空白对照。这种方法 提取的射击残留物可直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验。(3)石蜡膜采取法。主要用于对射击者手上射击残留物的提取。适用于中子活化分析法 和化学检验法检验射击残留物。熔融的热石蜡对射击残留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将60C左 右熔融的石蜡,迅速涂膜在射击者的手上,使石蜡覆盖手指、手背,并涂及手腕。涂上一遍 后盖上一块纱布,然后再涂上一层石蜡,再盖上一层纱布,使石蜡膜的厚度达1-2mm,待其 凝固、冷却后,缓缓使手指弯曲,将石蜡膜揭下。用石蜡膜法提取射击残留物是一种使用多 年的方法,它可直接用于化学方法检验硝酸盐。近年来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对石蜡膜提取下来 的射击残留物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检验,其

16、精度很高。2、被射客体上射击残留物的采取(1)复印法。除可用上述胶带粘取法和溶剂采取法外,对织物客体上的检材还可用“复 印”法采取。复印法也称滤纸吸附法,基本原理是利用滤纸的吸附作用,将目标物上的射击 残留物转移到滤纸上以供检验。该方法用于采取被射客体为织物(如衣服、皮革、纸张、纺 织品等薄层)光洁的物体上的射击残留物,通常又分为干、湿复印法两种。 湿复印法。在一干净平整的物面上,放置好待提取的物品(如衣服)将留有射击残留 物的一面向上。然后在其表面喷淋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四氯化碳等使物面湿润。 然后覆盖上洁白的滤纸,最好在滤纸上再放置一层干净的布块、铝箔等。然后用电熨斗加热 到60C-80C熨烫数分钟,即可将射击残留物提取到滤纸上。 干复印法。在一个干净平整的物面上,首先放置好一张洁白的滤纸,将衣服、皮革、 纺织品等疑有射击残留物的一面覆盖在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