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507036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马鞍山市第九中学 李玉桃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教学内容分析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是一所城郊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

2、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知道元谋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以及生产生活情况;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了解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

3、有什么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难点: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方法与媒体讲解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4、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各种说法,你知道哪些说法?总结: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思考:古猿进化到人,什么起决定作用?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思考:考古学在哪些地区发现远古

5、遗址?2.元谋人思考:元谋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地点,生活状况,历史地位?思考:推断依据是什么?讲述: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二、北京人的发现视频:走进为周口店遗址发现发掘和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外科学家。讲述:第一个发现周口店遗址的瑞典科学家安特生;第一个研究北京人化石的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第一个主持周口店遗址系统发掘的地质学家李捷;第一个周口店遗址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键;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古生物学家裴文中;第一个连续发现北京人三个头盖骨化石的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第

6、一个系统研究北京人化石的德国解剖学家魏德瑞。思考:北京人遗址发现地点、发现时间、命名原因、生活年代、推断依据? 历史再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视频再现历史之谜:北京人头盖骨却在1941年时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三、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图示:北京人的头骨通过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北京人脑容量讲述:脑容量也称“颅容量”。颅骨内腔容量大小,即我们所说的脑容量。以毫升为单位。其测定方法:用细小的颗粒如细沙或芥菜子等作填充物,装满整个颅腔;然后把填充物取出,用量杯测得其数值。测定时所用的填充物颗粒愈小,则测得的数值愈为准确。 北京人身高与自己身高进行

7、比较2北京人生活环境通过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从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使用工具、工具的作用、生活状况等方面展开想象)。提问: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提问:北京人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推断根据是什么?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视频再现:火的使用有何意义?3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探究:北京人的发现有何意义?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布置作业:读书、基础训练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人类起源。如女娲抟土造人、上帝造人。劳动;是否会制造工具。西南:云南、四川、重庆 华北:北京、河北、山西 华东:安徽、山东、江苏华南:广东 华中:湖北 东北:辽

8、宁 西北:陕西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碳屑、烧骨了解什么是化石?知道发现北京人遗址的中外科学家。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最先被发现是1921年;人类学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距今约7020万年;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用火遗迹;后来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10万件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寻找北京猿人头盖骨?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脑容量平均1060毫升,而现代人平均为1400毫升。 北京

9、人平均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北京猿人身躯比现代人稍矮,男性平均身高约1.62米,女性身高约1.52米。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动物出没,丰美的水草;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石器制作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zhen);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推断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摩擦生火等火可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

10、程碑。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时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变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北京人的头骨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接近,已经具备现代人类的特征。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北京人过群体生活,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有审美观念。学生自由发言完成作业激发兴趣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培养思考能力引入新课培养历史与地理结合能力掌握历

11、史学习要素培养科学精神拓展知识面激发兴趣开拓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激发兴趣开拓视野课外延伸, 借助网络搜索,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比较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表达能力。知道定义。培养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巩固新知板书设计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元谋人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地位二、北京人的发现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判断依据三、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体貌特征2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3北京人发现的意义4北京人与山顶洞人比较教学反思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正式的历史课时,教师要教会他们的记笔记的方法、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可以在整过初一慢慢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重中之重,课堂上有点学生表现积极,但接话的现象时有发生,培养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师书写要工整,语言表达要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