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50662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毕业论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 业 设 计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姓 名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05月 日摘要聚丙烯树脂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塑料。聚丙烯性能优异,用途广范,是近40年来,生产发展速度最快的通用塑料品种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的研究发展,包括聚丙烯市场的供求情况,聚丙烯的分类及其生产工艺的简单介绍,从中选定Spheripol工艺作年产18万吨聚丙烯生产线设计项目的参考。主要介绍了Spheripol工艺的工艺流程、主要特征和技术指标,阐述了聚丙烯聚合反应过程和重要的熔融指数对产物的影响。最后,用收集的工艺参数科学地进行工艺物

2、料衡算、能量衡算、主要生产设备选型、制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规条、绘制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目录学生承诺书1前言1第一章设计的基础依据21.1设计原则21.2衡算原则21.2.1能量守恒计算依据2第二章文献综述32.1聚丙烯工业概述32.2国内外聚丙烯的供求现状32.2.1国外消费现状32.2.2国外生产现状32.2.3国内消费现状42.2.4国内生产现状52.3聚丙烯的分类52.4聚丙烯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62.4.1溶液法工艺简介62.4.2淤浆法工艺简介62.4.3本体法工艺简介72.4.4气相法工艺简介7气相法工艺特点72.4.5本体气相法组合工艺简介82.5生产工艺的选择9第三章Sp

3、heripol工艺103.1工艺特性介绍103.1.1液相环管反应器103.1.2气相密相流化床113.1.3辅助工程系统123.1.4Spheripol工艺的综合优势123.2工艺过程123.2.1原料精制及催化剂制备系统133.2.2预聚合和液相反应系统143.2.3闪蒸脱气143.2.4气相共聚反应系统143.2.5干燥挤压造粒系统14第四章总体方案及工艺理论154.1生产规模及产品要求154.1.1生产规模154.1.2产品牌号及指标154.2反应机理154.3熔融指数(MI)对产品质量的控制16第五章设计计算175.1.1丙烯的物化性质175.1.2原料规格175.2物料衡算195.

4、2.1计算基准195.2.2工艺衡算195.2.3均聚物物料衡算图205.2.4原料消耗定额205.3能量衡算215.3.1总体思路215.3.2计算基准215.3.3预聚合工序的能量衡算215.3.4环管聚合工序衡算225.3.5环管聚合工序衡算225.3.6闪蒸体系衡算235.3.7公用工程衡算235.4设备选型245.4.1设备选型基准245.4.2环管反应器设计245.4.3设备一览表24第六章生产安全及环境保护256.1安全要求256.2环境保护256.2.1三废治理266.2.2噪声控制26第七章总结与展望267.1总结267.2展望26参考文献28英文摘要29附录30致谢31前言

5、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一种以丙烯为主单体、乙烯为次单体,在氢气调节下聚合而成的合成树脂,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高结晶聚合物,它与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并称为目前世界上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聚丙烯来源丰富,强度、刚性和透明性都比聚乙烯好,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还具有比重最轻(密度约为0.90g/cm3),易于加工,耐化学腐蚀,抗张强度较高,抗挠曲性、电绝缘性良好等优点,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其发展势头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以催化剂、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领域,在机械、化工、电力和

6、运输等领域中新用途的开发刺激了聚丙烯需求的增长。目前,在我国的聚烯烃树脂中,成为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的第三大塑料。伴随着世界聚丙烯工业的勃勃生机和迅猛发展,有报道指出世界聚丙烯产业重心东移,中印领跑,目前国内PP的产量仍未满足国内消费,面对目前形势,我国的聚丙烯工业生产需不断引进国外技术,并使工艺技术国产化以追赶国际先进技术的脚步。2010年初,天津石化年产450kt/a聚丙烯装置顺利开车,这代表着世界顶尖水平的Spherizone聚丙烯工艺多区循环反应器国产化的成功,国产化的聚丙烯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聚丙烯工业的发展,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为业主赢得了最佳的

7、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如火如荼的研究发展势态推动下,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课程中进行聚丙烯生产工艺设计具有特殊意义。其内容包括回顾生产实习过程,熟悉化工生产的特性,了解先进的聚丙烯生产技术,选取适合的聚丙烯生产工艺流程,收集数据,完成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并掌握几种化工设备的性能等,最后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第一章设计的基础依据1.1设计原则化工设计大体根据化工工艺设计手册进行相关的专业设计,设计过程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合理运用国家的财富和资源;设定合理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指标;选择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同时兼顾经济合理性;保证生产安全,堤防各种明显或潜在的危险;符合国家和各级地

8、方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对排放的三废进行处理。1.2衡算原则本设计以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为设计的基础。根据设计项目的年产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全过程和单元过程的物料衡算,计算出原料的消耗量、过程的损耗量及三废的生产量;在此基础上作能量衡算,能量衡算要求遵循能量守恒原则计算出蒸汽、水、电的消耗定额。1.2.1能量守恒计算依据:Q进=Q出Q1+Q2+Q3=Q4+Q5+Q6式中:Q1所处理的物料带到设备中去的热量(kJ);Q2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的热量或加热与冷却物料所需的热量(kJ),符号规定:输入(加热)为“+”,输出(冷却)为“-”;Q3过程的热效应(kJ);符号规定:放热为“-

9、”,吸热为“+”;Q4反应产物由设备中带出的热量(kJ);Q5消耗在加热设备各个部件上的热量(kJ);Q6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热量(kJ)。第二章文献综述2.1聚丙烯工业概述聚丙烯(PP)是热塑性合成树脂中的后起之秀,相继1954年意大利蒙挨公司(Mentedison)的纳塔(G-Natta)公布了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成功生产出高等规度的聚丙烯树脂后,于1957年9月在意大利建成间歇式6000t/a聚丙烯装置,自此聚丙烯的研究实现了工业化,直至现今世界聚丙烯工业已经走过了近六十年的成长道路,在这历程里,世界聚丙烯工业无论是在工艺技术、催化剂方面,还是在社会消耗需求及装置

10、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同时,聚丙烯已成为通用热塑性塑料中历史最短、发展和增长最快的品种1。2.2国内外聚丙烯的供求现状2.2.1国外消费现状自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I)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聚丙烯需求量达3540万吨。有学者调查指出2006年全球PP的总消费量为4192万t,比2005年增长约5.1%,2007年全球聚丙烯的总消费量约为4435.1万t,比2006年增长约5.8%,2001年2006年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5%。其中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是最主要的消费及生产国家和地区,2007年这3个地区的消费量合计达到约3636.8万t,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82.0%,同比增长

11、约6.3%,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21.1%,西欧地区约占16.8%,亚洲地区约占44.1%。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注塑制品、纤维以及薄膜等,其中薄膜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7.3%,纤维约占31.9%,吹塑制品约占1.7%,注塑制品约占38.4%,挤出制品约占7.5%,其他方面约占3.2%2-3。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全球PP消费量为4486.7万t,同比2007年增幅仅为0.76%;而2009年全球PP消费开始出现回暖趋势,PP消费达到了4626.9t,同比2008年增幅为3.12%。美国汤森公司(Townsend Solut)预计,在今后5年内,全球PP消费将以

12、年均3.7%速率增长4。2.2.2国外生产现状2000年全球聚丙烯的产量达到了2820万吨,超过了聚氯乙烯的2600万吨跃居第二。2007年,全球PP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4698.2万t,同比增长约1.1%,其中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890.9万t/a,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40.25%,成为主要的产销地。2009年,全球PP产能达到了5600万t/a。然而,受到技术人才缺乏及原料乙烷和丙烷短缺的影响,普遍开工不顺利,全球PP生产商的数量在逐渐减少,生产装置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家大的跨国公司手中,世界前10家PP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3055.8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2.70%(见表1

13、)5。其中巴塞尔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PP生产商,2009年生产能力达到710.4万t/a,约占全球PP总生产能力的12.25%;其次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402.3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94%。预计今后几年,全球PP的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7.3%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6 097.8万t。近几年,世界PP市场的重心正在东移。中东新增加的丙烯和PP将改变全球的供需平衡。表格 1全球十大PP生产商及其产能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产能/(kta-1)占全球比例,%产能/(kta-1)占全球比例,%产能/(kta-1)占全球比例,%莱昂德尔巴塞尔公司760

14、16.17666912.87710412.2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3347.1035406.8340236.94道达尔石化公司1853.9425304.8825804.45英力士石油化学公司2555.4322954.4323304.02萨比克公司1713.6422054.2528804.97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1873.9821254.1021253.66信任工业21054.0627804.7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603.4120683.9926894.64台塑集团公司1683.5719833.8321023.63北欧石油化工公司1653.5218803.6319453.35合计238550.762740052.873055852.702.2.3国内消费现状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市场的需求量增长很快。2003年我国聚丙烯的表观消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消费国家。我国PP产品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与家用电器、汽车、纤维、建筑管材等领域。但部分性能好、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国内仍无法满足需求,同时汽车产业需要的改性料在国内也无法生产,需要大量进口。中投顾问指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