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春节风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50619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门春节风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门春节风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门春节风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门春节风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门春节风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门春节风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门和海门人的春节“海门”,意“海之门”,在中国使用这个名称的有好几处。但我今天要向大 家介绍的是江苏的海门, 既有长江又有黄海, 靠江靠海考上海。 这是被费孝通先 生誉为“江海门户通天下”的海门。史籍记载,海门于周显德五年( 958 年)建 县,从建县至今 1052 年的历史。此后的一千多年来,沧海桑田的屡屡变迁,一 些岛屿和长江下游淤积的泥沙逐渐相连, 形成了现在地理条件特殊的海门。 现在 的海门面积有 1000 多平方公里,和香港差不多,人口逾百万。这些地域特征和 历史条件就注定它和别处不一样。 那么海门人有来自哪里呢?海门的南北两地方 言截然不同,南部说沙地话(也叫启海话) ,属于吴语

2、范畴,沙地人从江南来, 住在长江边。 住在海边的通东人属土著居民, 但通东话属下江官话系统, 深究起 来,通东人是更为远古的移民。 南北两种文化的长期碰撞与交流, 造就来了别具 一格的江海移民文化。江海文化有其深厚的底蕴和其独特的绚丽, 在海门的语言, 社会风俗, 节日习俗 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中海门人的春节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又有 江海文化的创新与独特。 春节,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中影响最为深远, 礼仪最为 隆重,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因其时适值隆冬将尽,新春界临,故又称春节。海 门人则习惯叫“过年”。 “民以食为天”,为此海门人的春节饮食风俗作了一 些调查。农历十二月, 俗称腊

3、月。这是因为该月在古代是腊祭祀的月份, 又是新旧交 接的月份。腊月初八,人称“腊八节”。相传为释迦牟尼生日,寺庙有供腊八粥 之俗,后传至民间,沿袭至今。海门人便有“过了腊八就是年”。沙地地区,吃 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放入肉丁、茨菇、荸荠、胡桃仁、 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甜粥多用糯米、红豆、枣 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 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人们吃了腊八粥,过年的气氛就开始热烈了。沙地人的春节, 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 糖瓜粘”指的 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通东热

4、也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海门 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 房,摆上桌子, 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 并供上用香烛及赤豆饭等边烧 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 安到。供的赤豆饭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通东人在春节前,有一个重要节日冬至。写通东人过小年)在海门的沙地人过年蒸年糕的习俗, 蒸年糕是过年的第一个高潮。 每当腊月, 四乡八镇的农家,纷纷忙于晒糯稻、磨米屑、准备开蒸。乡间一般几家或几十家 相约聚于某户,各自携带柴草,轮流作业,以充分利用热灶热笼,节省燃料。城 镇居民原料自备,大多委托点心店代办加工。

5、这种家家户户、兴师动众、半夜三 更蒸的风习在沙地极盛,一直传承至今。过去,年节期间,年糕是沙地人家庭和 待客的主食之一。通东地区过年前有蒸馒头的风俗,也蒸糕,但是红印糕,每家 每户还会炒点花生、蚕豆和红薯片之类作为小零食。 在农村, 过去春节过后便是 青黄不接的春荒。“糕干”、“馒头干”可补粮食的不足,成为度荒的急需。事 过数十年,现在的孩子吃惯面包、蛋糕,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其为何物了。但海 门农村仍然保留着过年蒸糕蒸馒头的习俗, 城市居民也总是在年前购买一些糕馒 存放家中。因为,糕谐音“高”;馒头象征“满”、“发”。高升发财,寓意吉 祥,此乃人心所向。可见,在海门人的心理上,年糕、馒头同过年

6、是紧紧联系在 一起的。通东人在除夕夜晚要“烧利市” (包括太平利市和财神利市) ,祈求来年家 人平平安安,宝聚财丰。海门人在除夕之夜,达旦不眠。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 凶猛的怪物叫“年”, 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 危害百姓。 后 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 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从 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 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汤 圆,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 平安顺 利”。还有人在汤圆里放豆沙、芝麻,花生等物,吃到豆沙者意味着生活

7、甜蜜、 吃到芝麻者意味着高升,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年初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 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然后放鞭炮,鞭炮声不绝,在鞭炮声喜迎 新的一年的到来,一家人吃好红枣茶和年饭后就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拜年者进了 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 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 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 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在通东地区年

8、初一不扫地、不洗衣、 不动刀剪、不开后门。对于沙地人来说年初二是新年里第一个好日子, 走亲访友了,家里办喜事了 之类。而在通东地区,年初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如果家里有亲人在年前去 世,家里设有灵堂,那么家人会在年初二上午来纪念他, 所以通东人在年初二上 午不随便到亲戚朋友家玩乐。初三以后就开始热闹了,在旧时商店早开门,最先 上门的顾客,有些店主会送给他一点商品,以示优待新年第一位顾客。现在很多 海门农村很多的年轻人都把婚事放在新年里,所以新年里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 象。海门是建筑之乡,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外面打工,过年亲戚朋友都在家办喜 事,图个热闹,亲戚朋友也能聚一聚。正月十五闹元宵,两地地

9、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且看沙地人是怎样过元 宵节的。首先一个项目是上坟。启东人大年三十要上坟,正月半也要上坟。年三 十回家,过完正月半就要外出做事了,和老祖宗打个招呼,祈求一年平安。其次 是“煝草堆”。把家里打扫出来的垃圾,宅边沟边的枯技、碎柴等堆在一起,点 火熏烧,放出浓烟,意为除旧迎新。沙地人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半晚都有这个活动, 这时候乡下一般烟雾弥漫,据说也有利于杀灭农田里的病虫害。第三个项目就是 扎灯笼。以前一般都是每家人家自已动手扎的,现在会扎的人少了,一般是上街 买的,我小时候就提过我父亲扎的八角灯笼和兔子灯笼。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提着灯笼玩耍,增添了许多节日气氛。第四个项目是吃圆子

10、和卷团。圆子是自家做 的,比北方人的汤圆要大三倍,咸芯圆子(白菜、豆腐干、肉丁)做成长的,甜 芯圆子(豆沙)做成园的。意为一家团圆。卷团现在很少有人家做了,也是用糯 米做的,两头大中间细,有点象一个袖珍哑铃。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吃了两 头(肚),各人寻头路”,意为过完正月半,大家就要各自外出做活求生存发展 了。第五个项目是“找田财”。用柴扎一个火把,点着后在自家的田边转圈,口 中喊:“田财田财,大家发财”,意为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通东人也有这个风俗)这个项目现在也很少有人搞了。第六个项目就是放焰火。一般人家放得 少一点,主要是给小孩子玩的。大户人家会放多一些,村里的人大都会出来欣赏 这一个美丽的夜空。过玩正月半,外出打工的就要出发,孩子要上学,有工作的 也要上班。家中留下的,又是年迈的父母,还有一年的牵挂! “上灯圆子落灯面”, 正月十三“上灯”的时候,是晚开始,连续几天,人们点天灯,挂红喜等。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闹元宵,扎花灯,挂红灯。晚上,点亮各色花灯,成群结 队地玩灯,还有跳狮子,踩高跷生等民间娱乐活动。海门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汤 圆,寓示着生活美好,团团圆圆。然后,张灯结彩,点“彩灯”。正月十八是“落 灯”的时候,按习俗,人们都要吃面条,因为面条的绵长象征亲情长久。至此, 整个春节的活动基本结束了,很多人出去打工学习,又投入新的一年的忙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