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50285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县职教中心 吴爱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当代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及以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诸如恐怖、焦虑、疑病及神经性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身心健康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可靠保障。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

2、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引起的。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2)逆反消极心理强(3)人际交往障碍 (4)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5)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二、研究对策中职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以

3、维护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通共识。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测量,借以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

4、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广播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进交往,增

5、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3)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乏有实行或家长专制、或溺爱纵容、或放任自流,极大地影响了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对子女的民主化管理,使子女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其子女心理活动、情感及思维特征,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促进子女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