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501742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06-03【访问次数: 640】目录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二)面临形势二、总任务、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总任务(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拓展资源支撑空间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三)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五)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五、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二)健全完善新信息基础设施(三)加快构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六、切实保障规划实施(一)加强规划统筹(二)强化政策引导(三)加大资金

2、投入(四)推进自主创新(五)加快人才培养(六)健全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对于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35

3、2.4亿元,5年平均增长13.4%,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34.6%。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910亿元,利税5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1%和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88家,比“十五”末净增574家,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比重达42.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4.8%,占全市GDP的5.1%。软件业务收入610亿元,利税9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6.9%和25.7%,规模与实力居全省首位。现代物流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05亿元,年均增长13.1%,占全市GDP的7.8%。物流营业收入2370.8亿元,年均增长24.1%。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

4、计完成240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13.7%。通过不断调整和发展,基本形成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梯次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交通装备、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53.9%,比“十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5%以上。钢铁、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70%以上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64亿元,年均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5%,提高11.4个百分点。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3家。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5年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000多项,申请专利近6

5、万件。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33.3%,比“十五”末提高6.9个百分点。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入选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相继落户我市。全市9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4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1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达到2家、24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7个、山东名牌产品146个,中国驰名商标27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19件。4.信息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构建起以光纤通信为主

6、,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7万户,普及率137%。互联网宽带用户117万户,普及率45%。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00G,互联网站3.8万家,上网人数293万人。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95%。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网络娱乐等一大批新兴业态快速成长。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社保、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列全国同类城市前列。5.两化融合进程逐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

7、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点(企业)、线(行业)、面(区域)”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周期缩短75%,生产自动控制率达95%,电子商务营销率达30%,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电子信息产品工业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高性能服务器等整机电子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嵌入式软件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大幅提升。6.节能减排取

8、得积极成效。“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部完成。5年累计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生产线24条,淘汰落后产能240万吨;淘汰落后炼钢150万吨、落后炼铁83万吨,关停小火电40.2万千瓦。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04%。重点行业和企业单位综合能耗逐年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32%。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别消减18%和10.9%。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4个百分点。5年来,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质量有待提升。工业总量不高、规模以上企业偏少、工

9、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引进大项目少,影响发展后劲。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群优势尚未形成。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相对较短较窄,产业低端化、产业集聚度低等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较少,研发投入低,缺乏高层次人才、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高精尖加工能力、综合制造服务能力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薄弱。四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程度较低,信息技术潜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业链上下游

10、企业间的信息链尚未形成,两化融合的深度不够。(二)面临形势。未来5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1.从国际形势看,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能源环境压力增大,世界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消费模式、生产模式和对外经济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进入复苏向好和结构转型双重特征并存时期,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信息社会,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

11、”等新的理念,并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布局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压力,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2.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任务。较长时期内,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强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内需亟待扩大、资源压力凸显、环境约束增强,工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

12、展方式难以为继,亟需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构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需主导型发展新模式,推动工业经济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我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快速发展,区域竞争愈发激烈,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特征。3.从济南形势看,我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201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8700美元,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历长期快速发展,工业经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已经进入需

13、要推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有利于加强国内外合作,吸纳技术、资金、人才和智力成果,形成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低碳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趋势,有利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要求和限制“两高”的国内产业政策,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信息技术发展和两化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完善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整体发展能力。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指导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

14、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济南作为规划联动区,有利于发挥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辐射功能,推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具备连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越,也具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经济辐射作用亟待发挥。我市必须在新一轮世界科技创新、产业调整中更好地把握机遇,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实现转型升级、跨越提升、全面突破。二、总任务、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总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

15、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发展支撑,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发展。以优化技术结构为目标,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增强知识、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2.坚持绿色发展。以优化用能结构为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降耗治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广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技术应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坚持融合发展。以软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4.坚持集聚发展。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统筹规划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技术、资金、人才、装备、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和有效整合,促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一体化、园区化、基地化的产业发展模式。5.坚持协调发展。以优化组织结构为目标,支持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