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工程检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4914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结构工程检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一、混凝土抗压强度1. 仪器:混凝土回弹仪2.批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直且龄期相近的一批同类构建的检测应采用批量检测。按批量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现行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3. 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小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

2、,但不应少于5个;(2)相邻两测区的区间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3)测区宜选在能水平弹击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要求时,也可选在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4)测区宜布置在构件两个对称可侧面上,当不能满足这要求时,也可均匀布置在一个可侧面上。在构件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5)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6)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及蜂窝、麻面;(7)对于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4. 当检测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在构件上钻取的混

3、凝土芯样或同条件试块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5. 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并应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6. 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个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测点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能弹击一次。7. 回弹值测完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个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一个点测2次)。二、混凝土保护层

4、厚度检测 1. 仪器:钢筋扫描仪2. 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扫描仪的检测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扫描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3. 检查数量(1)在同一检测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2)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3)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4. 工程质量检测(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

5、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3)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少于6根时全检)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的部位测量1点;(4)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5)对

6、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5. 允许偏差(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三、楼板厚度1. 仪器:楼板测厚仪2.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检查10%,且均不少于3面。3. 单个构件截面尺寸检测(1)对于等截面构件和截面尺寸均匀变化的变截面构件,应分别在构件的中部和两端量取截面尺寸;对于其他变截面构件,应选取构件端部、截

7、面突变的位置量取截面尺寸;(2)应将每个测点的尺寸实测值与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进行比较,计算每个测点的尺寸偏差值;(3)应将结构尺寸实测值作为该构件截面尺寸的代表值。4. 测区布置(1)各个边样布置在平行且距离板边梁30cm的狭长地带上,检测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2)检测点距离两端不小于20cm;(3)在各个边样的中间布置一个检测点,然后向两端每隔1m布置一个检测点。如果最后两端还剩下不小于50cm的区域没有布置检测点,则在离两端20cm处额外布置一个检测点;(4)每个边样的检测点不应小于三个;(5)中心样为位于楼板中心,边长为板边1/5的矩形区域。如果楼板为多边形,则取楼板中心50cm*50cm的矩形区域;(6)检测点布置在矩形的四个端点和中心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