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48956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8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生活在 淡水 中,通常会附着在 水草 上,身体几乎 透明 ,顶端有多条细长的 触手 ,呈 辐射 对称。(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食、防御)2、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 海蜇 、 海葵 、 珊瑚虫 、水母 等。 3、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 辐射 对称体表有 刺细胞 有口无肛门 。4、涡虫背面呈 褐 色。背腹 扁平 ,体形象一片 柳叶 。身体呈 左右(两侧) 对称,使运动更准确迅速。涡虫身体前端呈 三角 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眼点 。特别发达 。 6 、 华枝睾吸虫 、 血吸虫 、 绦虫 、 涡虫 都属于扁形动物。7、多数扁

2、形动物中营 寄生 生活的。 (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8、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 两侧 对称,背腹 扁平 有口无肛门 。9、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水螅涡虫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运动水平较弱较强相同点有口无肛门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 蛔虫寄生在人的 小肠 里,靠吸食小肠中 半消化 的食糜生活;身体呈 圆柱形 ;前端有 口 、后端有 肛门 。雄性尾部 钩 状向腹面弯曲,雌性尾部 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 一 层细胞组成,有发达的生殖器官,没有专门 的 运动 器官。)2、

3、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 、 钩虫 、 丝虫 、 蛲虫 等。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 细长 呈 圆柱 形、体表有 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5、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 刚毛 和 肌肉 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 分节 能够增强运动的灵活性。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协助运动)6、蚯蚓的呼吸:蚯蚓 没有 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 湿润的体壁 与外界环境实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

4、能够分泌 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7、蛭也叫水蛭,它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的物质叫 蛭素 ,能够生产抗血栓的药物。蚯蚓的作用: 疏松 土壤;提升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 蛋白质 是优良的饲料8、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很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 刚毛或疣足 辅助运动。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 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河蚌,乌贼 , 石鳖 、扇贝、文蛤。3、贝壳是由 外套膜 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

5、用 足 运动,用 鳃 与水流实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4 、软体动物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 ,大多有 贝壳 ;运动器官是 足 。 5、蝗虫的身体分为 头部 , 胸部 , 腹部 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 3个单眼, 1 对复眼 ,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相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 气管 呼吸。体表有 外骨骼 。(外骨骼不但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 1对触角,一般有 2 对翅, 3 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

6、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 ; 身体和附肢 都分节。9、常见节肢动物有:蝉、蜜蜂(昆虫类); 虾 、蟹、水蚤(甲壳类);蜘蛛(蛛形类)、蜈蚣(多足类) 第四节 鱼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3、鲢鱼的鳍有 5 种 7 片,分别是 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 。(胸鳍、腹鳍和背

7、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6、石斑鱼的幼体是 雌 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 雄 鱼,有性逆转的现象。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能在水中呼吸;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8、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 尾部 和 躯干部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

8、张合。11、鱼的特征:1、生活在 水中 2、体表常有 鳞片 覆盖3、用 鳃 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12、海马是鱼。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鲸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青蛙的前肢 短小 ,可以 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 蹼 ,既能 跳跃 也能 划水 。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 黏液 ,湿润的皮肤里密布 毛细血管 可以辅助呼吸。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大鲵 、 蟾蜍 、 蝾螈 。4、大鲵又叫 娃娃鱼 ,终生有 尾 是国家 二 级保护动物。5、两栖动物的特征:

9、1.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鳃呼吸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肺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6、 爬行 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 短小 不能跳跃,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 鳞片 ,能减少体内水分的 蒸发 。 9、蜥蜴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卵的外面有卵壳保护。10、蜥蜴的 生殖 和 发育 可以摆脱对水分的依赖,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 角质的鳞片或甲 、 2.用 肺 呼吸、 3.在陆地上 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 12、爬行动物举例:

10、海龟、鳖、蛇、鳄鱼等。第六节 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7条1、身体呈 流线型 ,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 羽毛 ,前肢变成 翼 ,展开呈扇形。羽毛分正羽(飞行)和绒羽(保温)。 3、胸骨有 龙骨突 ,骨骼 轻 、 薄 、坚固,有些骨 中空 ,可以减少飞 行时的重量。 4、 胸肌 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 气囊 位于各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可辅助 肺 进行双重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 呼气 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及时排除,减轻飞行的 重

11、量 。具角质喙不是适于飞行的特点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8、鸟类特征: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 肺 进行双重呼吸。第七节 哺乳动物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都 被毛,有保温作用,它们和鸟类一样,同属于恒温动物。其它类群属于变温动物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体内发育,通过 胚胎 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 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 胎生 。雌性用自己的 乳汁 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胎生、哺乳 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 门齿 、 臼齿 、 犬齿 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 摄取食物 的能

12、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 消化能力 。兔的牙齿与狼的牙齿共同特点是都有 门齿和臼齿;根本区别是 兔没有犬齿而狼有犬齿,这是与兔 吃植物(植食性) 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4、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 神经系统 和 感觉器官 ,能够灵敏地感知 外界环境 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5、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 ;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 生存 和 繁殖后代 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2、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骨 、关节 和 肌肉 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

13、骨骼。3、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约占体重20%。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4、关节组成: 关节面 (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腔 、 关节囊 。5、 关节囊 及其外面的 韧带 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 关节腔 内的滑液和 关节软骨 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关节软骨可起到缓冲作用,并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6、脱臼是指 关节头 从 关节窝 里脱落出来。(关节炎:关节囊发生病变而滑液分泌过多造成肿胀疼痛)7、 关节在运动中起 支点 作用;骨骼起 杠杆 作用;骨骼肌起提供 动力 作用。 8、 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肌腹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

14、分叫 肌腱 。 一块骨骼肌两端的 肌腱 着生在至少 两 块骨上。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10、骨的运动靠 骨骼肌 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11、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 骨骼肌 受 神经 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 绕 关节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2、屈肘时, 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 舒张 。 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手提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 收缩 状态;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 舒张 状态。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过

15、 神经系统 的调节作用。运动的完成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13、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4、动物的行为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行为的特点来分有取食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节律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社会行为等多种。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 生来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另一类是在 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 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 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16、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学习行为 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