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48491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天府名校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试题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

2、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引力波是指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的时空弯曲中的涟漪,1916年,一著名物理学家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此物理学家由于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根据上述信息可知预言存在引力波的物理学家是A.爱因斯坦 B

3、.伽利略 C.牛顿 D.普朗克15.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的物块轻放在倾角370的固定粗糙斜面上,恰好不沿斜面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物块施加一拉力F,方向与斜面间的夹角也为370,要使物块恰好不沿斜面上滑,则拉力F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0.6,cos3700.8)A.15N B.12N C.11.6N D.9.6N16.最近观测表明,我国1970年4月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近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1、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h2的轨道上,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远地点的动能B.该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 ,远地点的动能C.该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加速度之比为D.该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加速度之比为17.某静电场的电场强度E在x轴上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的P、Q两点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设从P点由静止释放的电子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动能为Ek,电势能为Ep,规定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和加速度a的正方向,无限远处电势为零,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电子在x轴上的P、Q两点间运动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18.可视为质点的甲、乙两遥控电动玩具车质量均为m0.5kg,甲车的额定功率P10.75W,乙车的额定功率P2

5、0.5W。现让两车并排静止在平直路面的同一起跑线处,t0时两车同时启动,甲车先做匀加速运动,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功率不变;乙车以额定功率启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当甲车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同时撤去牵引力,最后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甲、乙两车运动过程中的部分vt图线,已知两车均做直线运动,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恒为0.1mg,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总时间相同 B.2s时两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相同C.出发后两车只相遇一次 D.04.25s内两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相同19.贵阳龙洞堡机场行李提取处的运送行李装置转弯处是圆锥面,圆锥面底端的挡板将行李挡住,使行李随挡板和圆锥

6、面一起转动。为了方便研究,将该装置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正圆锥体模型,图中AB为一条母线,OA为高,BC是固定在正圆锥体底端垂直于母线的光滑挡板,A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物体与圆锥面间的动摩擦因数tan(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随挡板和正圆锥体一起绕OA以某一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挡板BC对物体一定有弹力C.物体可能只受重力和挡板BC的弹力 D.圆锥面对物体一定有弹力20.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H、H、H、H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均满足公式,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已知H、H、H、H分别是氢原子从量子数m3,4,5

7、,6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玻尔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巴耳末公式。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普朗克常量为h,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里德伯常量B.里德伯常量R的单位为米C.辐射H时,氢原子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D.若H H都能使同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用H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些21.如图所示,用材料和粗细相同的导线绕成的单匝正三角形线圈甲、乙固定在同一平面内,边长之比为3:l。线圈所在空间存在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B0sin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甲、乙中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之比为9:1B.线圈甲

8、、乙中产生的电流最大值之比为l:1C.在0时间内,线圈甲、乙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27:1D.在0时间内,通过线圈甲、乙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3:1第卷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5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平放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根绕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线将质量为240g的小车(包括固定在小车上的力传感器)和质量为200g的钩码连接起来,将小车锁定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解除

9、锁定后钩码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细线拉力F1.62N,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可以通过研究小车(含力传感器)得到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B.可以通过研究钩码得到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C.研究小车(含力传感器)或钩码均可以得到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2)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则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这段时间内,钩码的动能变化量为 J,钩码所受合外力对钩码做功的大小为 J。(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23.(10分)甲同学将标准电压表V0(量程为U03V,内阻r0

10、3k)改装为电压表V,改装后的电压表刻度盘上的刻度均匀分布共有N格,该同学改装后没有在刻度盘上标上相应的刻度值,乙同学想测量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和内阻。提供的器材有:A.改装后的待测电压表V(内阻RV未知)B.标准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r1约为3k)C.标准电压表V2(量程为30V,内阻r2约为30k)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E.学生电源E(输出电压调节范围016V)F.开关S、导线若干(1)乙同学为了得到待测电压表V的量程和内阻,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标准电压表V1的指针接近满偏时,待测电压表V的指针还未偏到满偏的三分之一;接着该同学只

11、将标准电压表V1换成标准电压表V2,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待测电压表V的指针满偏时,标准电压表V2的指针也还未偏到满偏的三分之一。为了让电表指针均偏转到满偏的三分之一以上,且能较精确地测出待测电压表V的量程和内阻,请重新设计工作电路,将其画在如图乙所示的虚线框内。(2)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让待测电压表V的指针恰好偏转了n格,为了得到待测电压表V的量程和内阻,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相应的符号是 ,待测电压表V的量程为 ,待测电压表V的内阻为 。(用测得的物理量和题中已知量的符号表示)24.(12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平面内第一、三、四象限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二

12、象限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两个电荷量均为q、质量均为m的带负电粒子a、b先后以v0的速度从y轴上的P点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粒子恰好在x负半轴上的O点相遇,此时a、b两粒子均为第一次通过x轴负半轴,P点离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d,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粒子重力不计,a、b两粒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求:(l)粒子a从P点出发到达Q点的时间t;(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25.(20分)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370的光滑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可看成质点的物块A、B、C质量均为m2.5kg,物块B、C通过一劲度系数k7

13、2N/m的轻质弹簧相连,初始时,物块C靠在挡板上,物块B、C处于静止状态,物块A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面进入竖直面内与水平面相切于E点、半径R1.2m的光滑固定半圆形轨道。当物块A到达轨道的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Nmg,物块A离开D点后,恰好无碰撞地由P点滑上斜面,继续运动m后与静止于Q点的物块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物块A、B粘在一起,已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l)物块A的初速度v0的大小;(2)物块A、B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3)设从物块A、B粘在一起到物块C恰好离开挡板这一过程经历了时间t,若t1s,则这

14、一过程中弹簧对物块C的冲量大小I为多少?(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5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如图所示,在一导热性能良好、两端密闭的透明细玻璃管中装有一定量的纯净水。假设图中附着层的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r1,内部水的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r2,则r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2。若某段时间内发现外界温度缓慢升高,假设外界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不变,则这段时间内外界空气的相对湿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水蒸气的密度 (填“

15、增大”“减小”或“不变”)。(2)(10分)如图所示,一长L37cm的导热细玻璃管AB水平放置,B端密闭,A端开口。在玻璃管内用一段长L125cm的水银柱密闭一段长L210cm的理想气体。已知大气压强P075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t127,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间的关系为Tt273K。(i)若将玻璃管绕A端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当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少时水银柱的下端刚好到达A端?(ii)当玻璃管转到与水平面成角时,用一薄玻璃片将A端盖住以防止管中水银流出并对管中气体加热。当加热到温度为t2时由静止释放玻璃管并同时快速抽去玻璃片,让玻璃管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玻璃管不发生翻转,发现在玻璃管下落过程中管中的水银柱相对于玻璃管的位置不变,求t2。(玻璃管下落过程中管中气体温度不变)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位于M、N两点处的两波源相距18m,在M、N两点间连线上有一点P,M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